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我校思政课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展开热烈讨论。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的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引导大学生学习掌握好当代最新最活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人,就是我们今天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有时代价值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树祥

思想政治教育要杜绝大话,空话或者口号式的灌输,要用更多“为什么”“怎样做”话语浸入学生的生活日常,在更多的情感交流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构建大格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小谦

总书记3.18讲话为思政课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总书记讲话指引下,学校思政课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加重视课程建设。学院设立了教学研究专项,全院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近3年来,教学成果不断涌现,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各类教学竞赛中,不断创造佳绩。例如,北京市思政课“最美课堂”、各教学研究会举办的课程竞赛等。认真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育人伟大事业,思政课一定越来越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郭红梅

3.18讲话发表三年来,思政课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打开了思政课建设的新格局和新境界。国有召唤,我必奔赴,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素养,也是思政课要教给学生的第一课。三年来,我们以“国之大者”为“课之大者”,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党史教育、北京奥运等融入思政课教学,着力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中,坚定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激发青年学生奉献担当、服务人民的爱国热情。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要”,在我看来,“六要”中最根本、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政治要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身份、思政课教师的讲授内容、思政课教师的育人成效都和政治紧密相关。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守住政治关,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政治原则问题上,必须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今天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文娟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思政课的不可替代作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的希望,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明确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2021年,在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拓展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理念和格局。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三年来的最大感受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教师讲好思政课的能力更强了,学生学好思政课的动力更足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的合力更大了,特别是当思政小课堂与抗击疫情斗争、庆祝建党百年、建成小康社会、举办冬奥盛会等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的时候,思政课就会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明显增强。面向未来,我们要严格按照“六要”标准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将“八个相统一”要求认真落实在思政课教学中,学深悟透“大思政课”的新理念新要求,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读懂“平视世界”的一代青年大学生,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刚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3∙18讲话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以为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提升使命意识,站在为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审视自身的素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与育人要求之间的差距,以刀刃向内的精神,不断自我革命、自我超越,用教师的成长与突破支撑好思政课教学,发挥好思政课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的功能。路漫漫其修远兮,思政课教师的自我革命、自我超越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谢玉进

3.18讲话三周年以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切身感受到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不断突破和飞速进展。作为中财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讲话精神的引领下,通过与教师团队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我深刻体会到了思政课将“国之大者”具象化为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时代呼唤新人,新的人才需要“大思政课”的培育和“大先生”的感召。思政课是师生共在、共融、共进的良好生态系统。三年来,我们教研室的全体同仁致力于进一步的思政课改革:将创意课堂融入了多样态课程模式的升级孵化,将教学详案的深化从问题链拓展到了生态链,教学共同体和师生共同体的交流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研究并进的有效展开。“初心如炬,使命如磐”。唯有知所从来,才能思所将往,方明之所同去。发出正确理论的先声是我们的使命,梳理三年来的足迹使得我们更加坚信,一起向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奔赴,弦歌不辍。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文雅

“3.18”讲话三周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社会环境和教师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各界更多地开始关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才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业与祖国发展的关系,关注他们在诸多重大活动现场表现出的精神状态。同样,教师队伍的壮大为守好阵地提供了人力基础,但更主要的变化在于教师对待课程-课堂和学生心态的变化,更多的从民族复兴高度考虑立德树人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大纲等具体动作“回归”教学这一根本的育人方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刚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用大历史观视野分析历史事件。将大历史观融入思政课堂教学中,对提高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魅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坚持大历史观,既要有纵向延伸的历史深度,又要有横向对比的世界史视野,不仅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放在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近代以来抗争史、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去讲述,还要注重国际比较。在更广阔的视野中不断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肖翔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牢记在心中,不断夯实内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首先就是要懂理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思政课教师提高理论水平,要密切关注社会、放眼世界,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连,围着国家大事讲,迎着学生困惑讲,以透彻理论为学生拨开认识迷雾。其次,思政课教师还要懂学生。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只有走近,方能走进。最后,还要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善于让“天边”与“身边”相接、“道理”与“故事”相融,在“守正”与“创新”中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3·18”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无论是抗疫大战,还是乌克兰危机,学生们有浓厚的兴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这就要求我们讲好“大思政课”,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资源统合起来,帮助广大青少年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亚琼

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在自身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要理直气壮讲好马克思主义,就要打通文本与现实,打破学科壁垒,联结理论与实践,以此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深化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就能做到“理直”,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养浩然之气,就能做到“气壮”。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氛围里,春风浩荡,桃李芬芳,增添了我们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的勇气和信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礼



编辑:胡丹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