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我校举办“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专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经济学院

为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走实走深,开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新阶段,5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举办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专题研讨会。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吴国生、北京大学教授顾海良、南京大学教授洪银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广谦、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黄泰岩、山东大学教授黄少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邱海平、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程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杨春学、清华大学教授龙登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旭、北京大学教授张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峰、中山大学教授朱富强、《光明日报》理论部主编张雁、《教学与研究》副主编陈翔云、《红旗文稿》杂志社副社长严海波、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社社长何杨等专家学者以及师生60余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主持。

吴国生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他介绍了近年来中财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也是学界为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做的共同努力。中财大愿与学界、业界同仁共同携手,深入探索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持续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向上发展。

会上,我校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光彬发布“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100种)体系研究”这一成果,从研究框架、选择标准、主要内容与贡献、学术基础、主要观点等方面做详细介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做好定位、看准方位和明确地位,从规律-制度-管理-方法伦理四个层次上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家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围绕“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这一主题发表真知灼见。

顾海良作题为“中国经济学的教材体系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报告,阐释“自主知识体系”的两个“不是”和三个“是”,及其与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的关系,并总结出特色性、原创性、高水平三个关键词。洪银兴作题为“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报告,阐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并指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及其理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守正和创新。刘伟教授作题为“总结宏观经济治理的经验,认识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报告,阐释从典型事实到规律性认识再到理论创新的过程,分享从中国高增长、低波动到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研究。逢锦聚作题为“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的方向”的报告,从特殊国情决定、时代和实践发展需要、实践证明三个层面提出中国经济学自主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即系统性、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黄泰岩作题为“中国经济学的历史方位”的报告,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根据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黄少安作题为“方法论的传承与创新”的报告,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方法论,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要更加注重唯物史观。邱海平作题为“关于中国经济学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两点思考”的报告,深入阐述主体性和自主性这两个相关联概念的范畴由来,以及如何理解这两个关键概念的含义。程霖作题为“汲取传统经济思想精华构建中国经济学”的报告,从丰富性、独特性、创新性和分析性总结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要成就及其精华,并提出传统经济思想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五点启示。

杨春学作题为“德国历史经济学派的教训”的报告,从不切实际的“国民经济学”宏图、固守有内在缺陷的历史主义方法、偏执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热衷于为帝国体制的辩护三方面梳理德国历史学派的教训。齐兰教授作题为“对当代垄断资本理论的探讨——关于垄断资本全球化、金融化、数字化”的报告,梳理垄断资本理论的发展,创新性地引入垄断资本“三化”理论,并系统展示垄断资本“三化”的研究体系和成果。龙登高作题为“要素占有权:从土地到数据的产权理论创新”的报告,提出占有权作为财产性权利,可独立地进行交易,可以脱离实体而存在。从要素占有权的视角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交易形式,促进要素流转。张旭教授作题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与中国自主经济学体系建设的思考”的报告,建议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经济学范畴批判的六册计划,即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出发来创建中国自主经济学体系。

张辉作题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经验与理论”的报告,认为重新回顾和理解中国工业化道路,有助于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朱富强教授作题为“经济学的‘主义’之争:背后的社会哲学思考”的报告,从社会哲学视角深入剖析了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揭示不同主义间经验研究背后的哲学基础差异,强调对现实改造和美好生活追求的导向。赵峰教授作题为“收入分配、技术结构与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报告,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构建了一个包含收入分配和技术结构的固定资本三部类再生产模型,刻画了中国工业化不同阶段收入分配格局和生产技术结构的演变。

各场次报告会分别由陈斌开、林光彬及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主持。

本次研讨会为学者们搭建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学者们围绕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创新,从自主知识体系、教材体系、中国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等视角展开讨,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撰稿:王伊婷;审稿:陈斌开、何召鹏

编辑:刘禹;审核:雷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