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我校举办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主题研讨会暨2025人文经济学共同体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25-03-25 来源:文化与传媒学院

3月22日,“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主题研讨会暨2025人文经济学共同体学术沙龙”在我校召开。校长马海涛、副校长栗峥,文化与传媒学院、科研处有关负责人,来自人文经济、文旅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研讨。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主持研讨。

马海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围绕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为主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专题研讨环节围绕“文化赋能社会经济发展及作用机制”展开。文旅部政法司副司长孙家宝围绕“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背景、目标和研究方向,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定性与定量结合”三个方面明确研究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点。文旅部政法司综合处处长于学国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相关稿件对接,服务决策参考。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刚表示,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指向、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人文经济学自有知识体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主任祁述裕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估”为主题,从国内外对于文化的综合作用认识、文化评估框架分析、文化赋能经济社会的综合作用评估指标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见解。吉林社科院副院长郭连强结合东北振兴实践,呼吁把东北地区作为研究基地的鲜活案例,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文化力量。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指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要从广义的文化经济学角度切入,探讨文化价值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逻辑,强调文化赋能下的地方实践样本将是未来人文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路易从山西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实践心得与困难出发,梳理了文化资源资产化的路径构想。

苏州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副主编江波,《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江西社会科学》副主编彭民权,《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副总编辑林秀琴,《学术论坛》副主编兼《经济与社会发展》主编陈梅云等围绕人文经济学母题,探讨了未来学科建设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与研究方向。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陈能军研究员、张佑林教授就主题发表见解。我校经济学院博士后钟艺聪,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范晶晶分享了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范式与创新案例。

栗峥在总结时表示,会议聚焦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提出实验室建设与人文经济学共同体建设具有战略意义,为进一步深化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专家论证环节,我校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戴俊骋介绍了实验室方案框架。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洪永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负责人殷晓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撰稿:吴苗苗、常文亚;审稿:李爱民、戴俊骋

编辑:刘禹、吴宇昂;审核: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