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频道《教育新闻直播间》播出“研行中华·青春答卷”系列报道之《籽籽连心 一场奔赴黔地的青春行》,聚焦我校“财经人·济世路”研究生实践调研团队奔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开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调研团队由研究生工作部牵头,来自政府管理学院、法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社会与心理学院、会计学院等学院的的3名教师、2名博士生、5名硕士生组成了多学院跨学科师生团队,以“文化为魂、治理为基、产业为要”为主要思路,通过“1次集中深入调研+2个月实习锻炼”,深入调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我校于2023年在贵州施秉建立乡村振兴研究生服务站,此次是学校团队第三年前往施秉开展实践调研。

团队成员合影
为响应今年暑期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研行中华,燃创未来”研究生新时代伟大变革暑期实践活动号召,本次实践致力于引导广大研究生体验感悟新时代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在实践育人大课堂中培育研究生厚植家国情怀、扬帆理想志向。
三维聚焦,贯通实践主题
调研从文化滋养认同、夯实治理根基、产业驱动发展三个维度深入开展。厚植文化传承,走访“舞水云台”“榜香郁”苗绣企业,调研杨柳塘刻道文化馆、双井村非遗传承人、龙塘村古老苗寨,深入探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实现路径。筑牢治理根基,深入飞凤、南官营等易地搬迁社区,深度调研“互嵌式治理”创新实践与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系统探究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施秉经验,夯实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根基。深耕产业沃土,实地调研牛大场镇中药材特色产业、白垛村黑冲红色文旅融合、高碑村民族村寨“生态旅游”等典型项目,解码施秉“产业兴则民心聚”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动能,探寻富民强县的产业路径。
双轨并行,深耕乡村沃土
本次实践以“集中调研+实习锻炼”的模式开展:调研团队在我校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民盟中央财经大学支部主委邢华及研工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于7月7日-11日深入施秉县多个社区、企业、村寨开展深入调研;实习成员于6月底扎根白垛乡白垛村,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指导下,开展为期2个月的暑期服务,策划运营“你好·多彩乡村”研学营、“研学+助农”公益直播、“相伴助学”线上支教、“时光重逢”乡村公益影像等系列项目。
人才筑基,着眼长远发展
本次实践将人才培育贯穿实践始终,开展“乡伴课堂”线上公益支教,覆盖百余乡村学子;通过公益直播培训,发掘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孵化培育村级运营团队,提升乡村“造血”能力;运营“你好·多彩乡村”研学营项目搭建城乡青少年交流平台,促进双向理解与文化互鉴,播撒民族团结种子。

目前团队已撰写《施秉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实践成果获《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报道,生动展现新时代中财大师生投身民族地区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为。
撰稿:马文洁、李有卓、雍亚文、汲雅洁、祖榑岑、罗淋、樊雪怡
审稿:白彦锋、毛静、白丹
编辑:刘禹、吴宇昂;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