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至28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由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暨《中国金融学》教学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举行。教育部教材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149所高校和行业部门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陈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讲话,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谭方正,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建军,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代表主办方致辞。
陈矛指出,教育部组织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编写的两本《中国金融学》教材,是“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建设的重要成果,研讨会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总结教材编审经验,推动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并从教材使用、队伍培训交流、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武世兴指出,《中国金融学》教材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和首批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要从思想引领、优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推进教材推广使用,提升育人效果,加快构建相关课程教材体系,提升金融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谭方正表示,两本《中国金融学》教材的出版发行与教学使用,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建构意义和教学引领作用,是高校和高教社打造精品教材的生动实践,高教社将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做好教材后续配套资源开发、教学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为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贡献力量。
赵建军表示,财经高校承担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使命。《中国金融学》教材出版是西南财经大学服务教育强国、金融强国建设重大工程,将着力推动《中国金融学》教材从“静态的知识文本”转化为“动态的教学对话载体”,持续为推动高等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西财力量。
马海涛表示,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中国金融学》教材突出思想引领,扎根中国实践,注重理论创新,为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了中财大智慧。中财大将持续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阐释、推进教材使用完善,为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主持。
西南财经大学刘锡良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作为主编分别介绍了教材定位、指导思想、逻辑主线、内容体系、适用范围。本环节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丽娜主持。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刘伟作主旨演讲。顾海良强调教材体系建设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根本遵循,突破学理本位局限,强化国情融入,实现学理逻辑与国情逻辑辩证统一,构建高质量教材体系。刘伟指出《中国金融学》教材编撰具有开创性意义,立足中国实践、融入党的创新理论,为构建中国金融理论体系作出贡献。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擎主持主旨演讲。

圆桌论坛环节,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东北财经大学邢天才教授,南京大学范从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孟昊围绕“构建中国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中国金融学原创性教材建设以及《中国金融学》教学与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等主题深入研讨。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主持本环节。

序幕会议上,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法事业部主任于明致辞。《中国金融学》副主编王擎、李建军分别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编写组发言。广西财经学院校长范祚军、广东金融学院校长易行健、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作主题演讲。
《中国金融学》教材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党领导下中国金融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国金融思想,从中提炼出具有学理解释力与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金融原理,汇聚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和学理体系。
撰稿:苟琴;审稿:王辉
编辑:刘禹、吴宇昂;审核:于晓明、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