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学术交流会在学院南路校区召开。会议由文化经济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办。校长马海涛出席会议并致辞。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戴俊骋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马海涛指出,当前文化强国建设已进入政策落地关键期,学校将进一步汇聚优质资源与人才力量,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与成果转化,推动学术研究与国家文化发展需求深度对接,为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实施贡献“中财力量”。
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朱飞表示,学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推动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为使命,稳步推进学科建设与实践创新,助力构建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文化经济生态体系。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研究院将深入聚焦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推动人文经济学学科发展,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深化国际学术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专家座谈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人文经济学创新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原董事长王勇表示,文旅融合需坚持正确历史观,把控科技应用边界,明确定位与艺术标准,坚持以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体验、以旅游形态活化文化价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指出,文化赋能需先拓展文化范畴,在此基础上平衡市场需求与社会价值,同时通过提升效能、以文化人夯实社会根基,全过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宋瑞研究员肯定了文化经济研究院的发展成果,倡导以跨学科合作破解困境,助力学术创新与现实问题解决。上海交通大学徐剑教授指出,人文经济学作为新兴交叉方向,需进一步明确其研究方法与知识体系,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同时,为相关学科归属问题提供终极解决方案。北京联合大学张宝秀教授分享了博士点建设的宝贵经验,并围绕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建议。中国传媒大学张洪生教授,立足学科建设实践,介绍了整体布局与动态调整思路。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张伟民教授强调了产业导向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提出通过国际化、学科交叉、企业合作等方式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衔接”的培养闭环。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认为,人文经济学聚焦文化经济的运行逻辑与价值转化,地理学则可提供“空间视角”的补充。深圳大学周建新教授强调,人文经济学是具有权威性与原创性的重大命题,基于中国经验与问题能补充主流经济学,体现经济学人文走向。同济大学解学芳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向善”为文科研究指明方向,文科进入大交叉时代,人才培养需侧重想象力及爱与美的培育。
与会嘉宾还就深化学术合作、共建研究平台、共享案例资源等达成初步共识,为后续推动人文经济学学科体系完善、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奠定了基础。
撰稿:吴的隆;审稿:朱飞
编辑:吴宇昂、王鹤彤;审核:于晓明、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