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校长马海涛教授在沙河校区为经济学院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师生作“构建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专题讲座。讲座由经济学院院长郭冬梅主持。
马海涛从基地育人使命出发,强调财政学研究要扎根中国现实。他指出,作为国家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基地始终秉持“时代化、本土化、国际化、理论化”的育人理念,构建了“顶天—立地—强基”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立足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造就真正熟悉中国经济、勇于自主创新的栋梁之材。
马海涛系统梳理了中国财政职能的演进脉络,指出其伴随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历经不断发展,逐步形成“收、支、管、调、防”五位一体的综合体系。他强调,中国财政学的演进并非简单照搬西方理论,而是始终立足国情、回应时代需求的自主创新过程。在阐述中国财政现实的基础上,马海涛进一步指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不仅需要立足国情,更需要严谨治学的精神。他分享了中财大学人长期深耕、不懈探索的感人事迹,强调构建自主理论体系离不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韧劲与定力。他勉励同学们在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中,始终保持不盲从、不浮躁的探索精神,勇于承担理论创新的时代责任。
讲座尾声,马海涛对同学们寄予殷切期望。他鼓励大家“立大志、怀远见、担重任”,既要具备用自主理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志气,也要让理论扎根实践,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价值,锤炼运用理论解决真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他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经济学研究中坚定前行,努力成长为令学校、民族和国家骄傲的栋梁之材。

讲座现场师生反响热烈,基地师生深刻认识到,构建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学术自信立足现实,以历史自觉传承精神,以时代担当开拓未来。郭冬梅在总结中勉励基地学子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为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张焕希;审稿:郭冬梅、胡志安
编辑:刘禹、吴宇昂;审核:于晓明、霍晓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