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法学院举办读书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3-03-28 来源:法学院

3月19日到3月26日,由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法学研究会举办了读书座谈会。本次座谈会共分为三场,法学院李朝晖教授、邢会强副教授和于文豪博士作为指导教师分别为主讲人,本科2011级和2012级部分学生参加了座谈会。

邢会强:博览群书,融会贯通

3月19日下午,由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法学研究会举办的读书会首场读书座谈会在沙河校区东区主教307教室拉开帷幕。

主讲人邢会强副教授主要介绍了三本推荐书籍,即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和索罗斯的《超越金融》,并对每一本书都作了一些简要的点评。邢会强副教授建议=看书之前要先学会选择,要看有用之书、有价值之书,并且在选书之前,要对书的作者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书中学习到从未涉及过的广阔的知识。

谈到法学的学习,邢会强副教授也颇有感触。作为一名经济法方面的学者,他认为,在经济法学习中,对经济类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法学是需要其他学科来支撑的,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更要求把各个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不断地积累学习,方能有所突破。邢会强副教授还借用了自身的写作经验,为学生现身说法。他坦言道,自己写作可以思如泉涌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书多,在对人物以及观点的引用上非常熟练,从而使得自己的文章更饱满、更具有说服力。

于文豪:思维的碰撞,激情的火花

3月22日晚,读书会第二场座谈会在沙河校区东区学院3号楼220教室举办。

于文豪博士首先给大家推荐了一些经典的读物,其中包括了一些法科学生必读的书,还有一些知名学者的著作,比如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以及霍尔姆斯•桑斯坦的《权利的成本》。于文豪博士介绍了自己推荐这些书的原因,他认为,读这些书不仅可以开拓思维,还可以让大家在思考问题时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例如,读托克维尔的《权利的成本》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宏观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宏观地去把握事物的发展。最后,于文豪博士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关于读书的建议:读书的时候首先要把握好整本书的背景;此外,读书不能囫囵吞枣,总想迅速把书占为己有,即不能只注重速度,而更多的是要读透彻;更重要的是,读一本书,要从宏观上去把握,对其有整体化、系统化的认识。

活动进行到答疑环节,在场的学生与于文豪博士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并就书本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从古代宗教以及贵族问题到现阶段的腐败问题,从古代专制到现阶段的民主制。

李朝辉:高深专著的平易化解读

3月26日下午,读书会第三场座谈会在沙河校区东区学院楼3号楼125教室举行。

李朝晖副教授讲解了推荐《论犯罪与刑罚》、《法制及其本土资源》、《法学家茶座》和《政法笔记》等4本书的原因。他认为学生在大学应该多读书,特别是专业方面的书籍,但是由于学生入学时间比较短,对许多深奥的法学理论不能深入思考,所以他推荐的是有关专业方面的比较易懂的书籍。他希望学生能够从这几本书中了解法学,掌握学习法学的方法。李朝晖副教授还简略地介绍了四本书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司法现状,让学生对自己选择阅读的书目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读书笔记。

李朝晖副教授根据学生选择书籍的不同,逐一询问。李朝晖副教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自己的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现实中的热点,把一个复杂的问题以浅显易懂的形式呈现出来。其间他还比较了中外法律的区别,拓宽了学生完成读书笔记的思路。李朝晖副教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还发表了自己对中国法制未来发展的看法。他认为每一个社会的发展,只有律师制度的健全,才是民族法制的完善,引起了在场学生的共鸣。最后,他强调自己推荐的大多都是随笔性的书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希望大家在完成读书笔记时可以结合更多法学方面的教材,争取使读书笔记更加完善。

至此,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法学研究会的举办的读书会座谈会圆满结束。在这些激烈的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富与提高,也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本次读书会让学生分享了读书心得,收获了知识,有了阅读的动力,还得到了专业指导教师的点评和指点,学生纷纷表示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