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蔡如海老师做客金融学术大讲堂,做了题为当前经济宏观形势与金融热点分析的讲座。讲座由金融学术研究会主办。
蔡如海老师首先就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他由凯恩斯的“挖沟填沟”理论与当前的经济热点香烟皮鞋地沟油等事例幽默风趣地表述了GDP的四次拉动:劣质产品的第一次持续拉动,医疗健康服务的第二次后续拉动,殡葬服务费与天价墓地的第三次一次性拉动,环保事业的第四次持续拉动,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目前GDP的增长困境。接着他又阐释了我国GDP增长与保八的逻辑:财富创造积累的效应差与就业拉动的效应差使得我国为了维护政治与社会稳定有保八的必要性,但这同时也引发了资源过度浪费环境迅速恶化的严重后果。
随后,蔡如海老师在前面的基础上对我国GDP增长的动力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这方面与小国有着本质的区别,贸易不平衡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更加剧烈。国内消费拉动由于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公,国企行政性垄断与民企非国民待遇和证券市场演进财富转移与扩张严重不足,国内投资存在以国企与政府为主要角色的产能过剩,高增长依赖压低要素价格导致投资过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低效的问题,而人民币名义汇率大幅升值利润空间压缩,农村政策改善使劳动力成本上升,发达国家对我国反倾销反补贴的压力都使得我国出口不畅。蔡如海老师还分析了外汇储备动用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他强调外汇的外向型,认为动用外汇储备意味着进口商品与物资投入国内市场会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下降即货币紧缩。因此外汇储备并不能缓解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

蔡如海老师作讲座
蔡如海老师分析了我国通胀成本推进的典型特征,认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及中国对其的高依存度,高房价、医疗、教育、食品价格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是造成其的主要原因,并且阐明了我国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的矛盾的误区与如何看待通胀及其未来演进趋势。其次,蔡如海老师还说明了资金市场分割与利率机制的独特性。加息的负面影响,利率管制与资金市场的结构的二元化,高通胀时期内加息会抑制经济增长与失业压力的错误观点都在他的讲解中被理解明白。最后,他评析了我国经济中房地产泡沫运营模式及特征,指出银行信贷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认为高房价与通货膨胀有密切的关系,特别强调房地产信贷规模与市场流动性,财政收入信贷化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