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法学院探究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新方式
发布时间:2012-11-22 来源:法学院

近日,法学院在学术会堂604举行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课题汇报会,全院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研讨了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新模式。

会场

我校获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的两个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后,为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开展,法学院全体教师于今年暑期在湖南衡山召开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研讨会”,对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统一部署,后设立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式研究课题,委托王克玉等六位教师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复合应用型法律人才”、“涉外型法律人才”和“实践性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系统研究。

会上,陈飞副教授和李伟副教授就“复合型律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进行了汇报。汇报对国内主要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建设现状和“4+2”模式、“3+3”模式、“2+2+2”模式进行了述评,对国内法学院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法学院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取向和特点进行了评价。汇报对法学院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王克玉副教授和张小平副教授就“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研究进行了汇报,分析比较了美国和欧洲在法学教育国际化方面的主要方式,提出了法律职业开放程度、法律渊源、法律方法、法学教育国际化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两位老师还介绍了国内法学教育涉外人才培养的情况,指出以本土法学教育国际化为主导、辅之以联合培养的实验班模式是未来一段时间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趋势。汇报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配套机制改革等提出了初步设想。

林剑锋副教授和于洪伟博士对“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进行了汇报。

甘功仁教授、陈华彬教授、史树林教授点评了六位老师的汇报,对他们的研究表示认可,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研究成果。

郭锋院长指出,该项研究开阔了法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路,学院委托六位青年教师进行该项专题研究,一方面为学院进行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决策提供了建议,另一方面动员了全院老师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献计献策。郭锋院长要求,待六位老师的研究成果精细化和体系化后印发全院,在全院展开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方式的大讨论,深入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