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北京精神”和雷锋精神,引导财政学院学生党员在服务基层、实践创新中增强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十八大,财政学院本科生2011级党支部严格落实学校部署,认真筹划,精心安排,整合学院资源,调动学生热情,开展了与肖家河村党支部共建的活动。目前,本次共建活动已完成,形成了推动肖家河村有效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宽广平台。
基于学生党员与村民党员各自的突出优势,为使双方能够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双赢局面,学生党员策划了与村民党员的交流互助活动。
今年5月5日,财政学院2011级优秀学生党员前往肖家河村委会办公室进行实地采访,听他们讲述建设肖家河村的亲身经历。5月8日,学生党员又前往肖家河优秀党员住处与村民党员展开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了肖家河村的实际状况,并发挥专业优势对现状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学习相关政策。基层寻访活动圆满结束之后,5月12日,参加活动的学生党员在全院开展宣讲活动,与更多的同学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
肖家河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即将面临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在这一背景下,财政学院党支部通过方案设计、宣传讲座等方式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5月16日至6月12日,结合前期实地调研的成果,财政学院党支部在沙河校区开展“我们都是发改委”活动。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纵横两向对城镇化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结合肖家河的实际,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出了切实有用的意见。
6月4日,财政学院专业教授和优秀学生党员在肖家河村开展了经济政策宣传活动,大大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了解国策、理解政策的新视野。
志愿服务,打造爱心品牌
为丰富红色“1+1”活动的内涵,加速肖家河村城镇化建设,同时培养我校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5月10日至17日期间,财政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深入了解肖家河村民对文化活动开展形式的需求以后,结合学院学生特长及当地实际条件,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先后举办了多角度、多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我绘我家,奉献爱心”,征集贫困儿童的爱心画作在村里展览,通过优秀画作义卖,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爱老助老”,组织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服务,招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卫生保健和法律援助服务,为空巢、困难老人送
温暖;“爱心支教”,面向正就读于希望小学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开展功课辅导、素质拓展等活动,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为肖家河的居民带去了全新的知识与理念,更磨练了自己,发扬了志愿服务精神。
为将本年度红色“1+1”活动的精神内涵深入到肖家河地区村民的文化生活中,党支部筹办了主题为“建设精神文明,丰富文化生活”的系列文化活动。
9月1日至2日,在得到肖家河党支部的支持下,同学们挨家挨户寻访村民搜集并翻拍老照片,还在部分照片的拍摄地点原址采集新照片,将新旧照片整理展览,向村民们展现肖家河村的历史变迁。
10月24日,经过前期的共同创作与排练,同学们为肖家河村村民带去了一场包括独唱、合唱、小品、相声、魔术、民族舞、器乐独奏等节目的文艺汇演,节目表演后的游戏互动环节,缩短了村民和同学们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红色“1+1”活动基本落下了帷幕,但它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通过多样化的长效活动实施,逐步实现肖家河村经济的科学发展格局的构建、文化持久发力局面的形成、民风积极向上态势的培育、双方长期互助合作机制的造就,将肖家河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品牌,使农村建设与学生成才协同发展、互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