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我校教师应邀赴德国参加“可持续金融——转型力量”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09-06 来源: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8月28日,我校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研究员应德国中央合作银行(DZBANK AG)的邀请,出席由其主办的“可持续金融——转型力量”国际会议,并参与专题讨论。

在28日上午题为“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金融中心、交易所、新举措”的讨论中,王遥教授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执行董事、绿色交易所总裁Julie Becker,卡萨布兰卡金融城战略、市场及传播总监Manal Bernoussi,经合组织(OECD)副秘书长MasamichiKono等嘉宾一道探讨国际可持续金融发展的议题,介绍了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和已取得的成果,并分享了绿色金融助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

王遥表示,中国采用“自上而下”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全面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并通过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中国其他地方的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可供复制的经验。此外,中国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在学习经验的同时,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平台的建设。正因如此,中国绿色金融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

王遥提出,虽然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要想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要将绿色金融纳入主流,并将“绿色”作为一个要素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政策支持。特别是激励政策需要更加稳定和可持续,政府各部门间需做好协调合作;三是提升金融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量化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四是进一步规范和统一绿色金融标准,不仅做到中国国内标准的协调统一,更与国际标准接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全球生产总值的30%以上,人口的62%,已知能源储备75%,其可持续发展对于世界来讲意义重大。王遥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缺口很大,绿色金融可提供助力。中国政府和投资者通过成立“央行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和《“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倡导绿色低碳投资和可持续发展。但在项目选择和执行方面,“一带一路”国家很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于绿色金融如何进一步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王遥建议加强六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政策协同。出台相关政策框架示范和操作指南,降低项目主权风险和融资成本;二是实现标准统一。通过鼓励投资者加入《“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进一步支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三是促进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和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帮助项目获得长期资金支持;四是撬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种创新金融工具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一带一路”项目;五是支持绿色技术应用与投融资。加强对于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的支持,提升其技术吸收能力;六是加强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并为克服社会资本进入“一带一路”项目的壁垒和障碍因素开发相应的知识工具和能力支持机制,以加强不同的标准体系和规则之间的协调性。

据悉,来自多国的金融专家、企业代表等出席了该活动,并围绕可持续金融——欧洲最佳实践、绿色主权债、可持续金融的德国视角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