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线上教学第一周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教务处

根据教务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的通知》安排,2月17日,我校以线上教学方式如期开展2020年春季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为保证线上教学平稳有序、实质等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前期保障工作,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扩容、师生线上教学培训、教学服务保障团队建设等,依托线上教学平台,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有序、保质、保量推进教学计划落实。

一、本科教学运行基本情况

1.开课情况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第一周线上教学平稳运行。本周,我校共开设748门本科生课程,教学班1466个,授课教师729人,参与在线学习的学生8575人,选课学生累计72641人次。除部分必须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教学的实验课、实践课、体育课等无法采用网络教学方式的课程,其余课程全部实行在线教学。全校整体教学运行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因为平台故障导致中止教学、更改教学时间的情况。

2月17—2月21日各教学单位开课门次

2.课程使用平台

为保障广大师生顺利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学校遴选“超星一平三端”教学平台作为本次线上教学的主平台。学校充分考虑集中开学日与授课高峰期的网络问题,提前通知广大师生做好教学备选方案,选好备用平台,形成了“一主多辅”的线上教学平台选用模式。

本周数据统计显示,授课教师除了使用超星平台以外,还使用了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QQ群、中国大学MOOC等多个平台为备用平台开展线上教学。

3.授课方式

根据各教学单位提交汇总的教学运行情况来看,教师授课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作业和讨论这两种形式最多,占比达到近50%,此外,还有答疑、问卷、测验、抢答等教学形式。

二、技术保障与教学运行监控情况

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教务处开展了在线课程建课系列指导工作,帮助一线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克服在线教学经验不足的困难,实现线下到线上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教务处全体人员深入到线上教学一线,与各学院一对一服务,迅速建设了各教学单位专属服务支持群,全天候在线为教师建课、教学互动、实施教学等答疑解惑。

开学以来,教务处每天统计在线教学运行情况,汇总数据的同时收集遇到的问题,掌握一手情况,并积极与教学平台方面沟通实时解决问题。

三、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教学质量,教务处下发了关于期初教学检查的通知,对在线教学期间的重点检查目标、检查内容与要求做了具体说明,建立了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督导与监控制度。同时,联系教学平台,开通线上管理员账号,从学校到学院均可进行网上巡课。教学单位同时也成为了在线教学质量的监督者,各教学单位在网上巡查中,及时发现不少问题,保障了在线教学顺利开展。教务处全体成员同样深入到教学一线,与各学院检查小组共同开展质量监控。

四、其他在线教学保障措施

1.提前做好备选方案,保证教学正常开展

受全国高校大范围线上开课影响,开学首日网络教学平台服务器压力急剧增大。为确保线上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我校师生提前做好备选方案,以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教务处联系平台方为我校紧急扩容,使平台在经历短暂拥堵后迅速恢复正常;任课教师也准备了多套备用方案,如有“微信群/腾讯会议语音”“腾讯会议语音+文字+ppt”“微信语音+文字+ppt/文档”“微信(文字指导)+学习通(课件及测验)”等多种方式,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在线教学。

2.协调电子版教材资源,满足教师线上教学需求

为满足教师线上教学中使用教材的需求,教务处联系了人大出版社、清华出版社、北大出版社、外研社、高教社等五个出版社,向教师提供出版社开放的电子教学资源,最大限度保障线上教学质量与线下课堂实质等效。

3.建立实时微信群,加强教学服务与支持

为提高教学服务与支持效率,及时回应任课教师各类问题咨询并提供技术支持,教务处按日建立实时在线教学服务群,由教务处工作人员、超星公司技术人员以及各学院教务干事和在线教学保障团队为每天的授课老师提供实时答疑和支持服务,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4.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灵活组织教学

在按照课表时间开展教学的前提下,对留学生、外教等身在国外因时差问题难以执行课表时间的师生,或因条件所限无法在居住地正常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教务处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允许通过邮箱发送讲义和教材、一对一辅导等方式灵活组织教学,确保学习进度不受影响。

五、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1.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监督与监控

教务处下一步将着手搜集在线教学质量数据,形成校级、学院、学生、教师自评多维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在线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2.对教师和学生的持续技术支持

协同教学单位,将线上授课的技术支持及管理逐步下沉,提升服务质量和支持精准度。

3.对平台和资源进一步优化

按照教师、学生对教学平台、教学资源提出的需求,协同教学平台,做好对接工作,做好一线教学的保障工作。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