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晚,团中央学校部大学处处长李骥莅临沙河校区,在3号学院楼222做了一场题为“团学干部能力素质和成长路径漫谈”的讲座。校团委书记高杰、副书记耿卉,财政学院院长助理白彦锋副教授、辅导员王艺老师、尚超老师等出席了本次讲座,200余名沙河学子聆听了讲座。
讲座主要围绕“怎样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怎样做受人尊敬的团学干部”以及“怎样正确看待社会现象”三方面展开。李处长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许多现实生活中形象的例子向同学们讲述了对时下大学生热点话题的看法。
李处长认为,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经历。关于如何度过大学生活,他给出五点建议。一要调整心态: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是从单一到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从半独立到独立的生活状态的转变;大学生应当正确面对这些转变,在自我否定、思想冲突、身心不协调引起的心理障碍中汲取营养,建立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开启大学学习生活。二是确立明确、合理的目标:通过自己在山西支教的体会,李处长向大家阐明确立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他指出,树立人生目标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是生活有序、事业稳定的前提。三是做好人生的规划:李处长强调,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做好规划都能让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四是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他提出,任何工作都只有投入才能得到锻炼,投入的过程需要持续努力,更需要长期坚持;与此同时,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受用终生。
而在“怎样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团学干部”问题上,李处长也给同学们提出了不少建议。他强调,做团学干部首先要有理想,这是国家责任感、民族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坐标,要有超越个人的心志,要能够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其次,要有能力。李处长把“能力”归纳为“思考能力”、“逻辑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等方面,他指出,通过全面学习、坚持学习和工作实践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会让个人受用终生。最后一项建议是注重交流,李处长表示,多与跟自己想法不一样的人交流,会让自身素质有全方位的提升。
关于“如何看待社会现象”的问题,李处长以自己在某非洲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及民主问题为例做了说明,总结出看问题的四个逻辑——学术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比较逻辑。
在自由提问中,同学们就如何平衡学习和团学工作的时间、在大学期间应该培养的最重要的品质、怎样选择目标等问题进行提问,李处长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本次讲座中,李处长精辟的见解和可行的建议为大一同学拨开了迷雾,坚定了信仰,指明了方向,同学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同时,本次讲座也是我校德育示范基地 “幸福体验馆——奉献就是快乐”的系列讲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