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午,由科研处举办的第7期双周学术沙龙在学术会堂604会议室召开,本次沙龙主讲人是税务学院的曹明星博士,来自法学院、财政学院、应用数学学院、税务学院的师生针对经济转型中的税收调节机制与政策选择,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学术交流。
曹博士解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逻辑并对其进行了现代化阶段定位。曹老师指出公共财政的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全球现代化可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工业化现代化与信息化现代化,其中工业化的现代化是第一次传统的现代化,主要是不断进行国内政府与市场间的权利与权力关系调整;而信息化现代化则是第二次的、新型现代化,是对国与国、人与自然间的协调。此外,曹老师就中美现代化分期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深化第一次现代化中的社会转型,完成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战略调整,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民间化、市场化,同时还需矫正市场化改革中的机制失灵;启动第二次现代化进程,确定可持续的经济发社会展战略。
随后,曹博士剖析了税收在”“所有、所用、所得“等经济制度的基本环节方面的调节功能与机制,指出其在资源配置、经济调控、收入调整方面的作用机制,继而澄清了税收调节机制作用认识两大误区:弱化税收调节机制作用与夸大税收调节机制作用,客观地指出“税收是最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之一”同时又具有“显著的滞后性和边际性”的缺陷,进而得出在运用税收调节机制过程中,要发掘其基础配置功能并积极配合其他宏观调控工具的运用的结论。
最后,曹博士在上述基础上从效率源、公平线、和谐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税收经济总量进行调整、税收制度结构、税收法治水平进行提升的税收改革政策选择,并结合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提出了当前“个税改革的五彩战略”,其中在个税方案方面,提出的当前与长期战略方法,对我国的个税改革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