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李轩副教授应邀出席“中国律师向何处去”主题研讨会
发布时间:2009-04-29 来源:法学院

近日, 法律出版社应用出版分社和《律师文摘》编辑部在法律出版社学术俱乐部隆重举行了“中国律师向何处去”主题研讨会暨《律师文摘》2008年年会。研讨会由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桂明和北京市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于绪刚主持,法律出版社应用出版分社社长戴伟、学术出版分社社长朱宁和《律师文摘》主编孙国栋致欢迎辞。江平、张思之、王工、王人博、张千帆、张中秋、谢晖、张艳丽、钱卫清、吴革、朱树英、王才亮等学者和律师出席了研讨会,法学院李轩副教授参加了研讨会并应邀即席发言。

中国律师向何处去?学术界、律师界以及新闻出版界的与会人员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并提出了建议,试图为中国律师该向何处去探求一条好路。与会者也纷纷对《律师文摘》为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表示谢意,并对《律师文摘》多年来为律师们提供的精神食粮表示肯定。

法学院李轩副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正如马克思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过近三十年尤其是最近十余年的长足发展,中国律师已然成为一股不可低估的社会中坚力量,现在是到了表达社会关切的时候了。当今世界,面临激烈的思想和意识形态交锋,中国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中国律师向何处去”这一主题的提出可谓正合时宜。放大开去,现在我们还应当追问:中国司法应当向何处去? 中国法治应当向何处去? 甚至中国应当向何处去?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中国律师的力量还不足以让我们承担如此宏大的社会命题。按理说,律师是人民权利的代言人, “律师兴则国家兴”,但在法律实践中,某些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对律师仍然怀有高度的不信任;对律师的不信任,实际上就是对人民的不信任,是对民主的不信任,也是对法治的不信任。在这样的环境下,律师仍然不能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正因为有这样的恐惧,面对很多重大社会问题,需要律师群体表态的时候, 譬如在刚刚过去的北京律协直选事件中,很多律师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而就法律职业而言,我国的律师和法官、检察官尤其是警察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只有律师和法律学者才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但在北京律协直选事件中我们同样看到了法律学者的集体失语。李轩副教授认为,当我们看到“一小撮”穷律师在为我们的未来不懈奋斗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些许内疚和歉意。李轩副教授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广大律师尤其是中青年律师能够国更多更积极地参与公益诉讼、参与社会事务甚至参与各种基层选举过程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学者们能够不遗余力地支持律师事业的发展, 实现学术研究与实务操作的良好互动和共同繁荣。

《律师文摘》是第一本以法律职业共同体为主要读者的文摘类读物,聘请江平、梁定邦、张思之、邓正来、贺卫方先生为学术顾问,以“提升律师人生境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为宗旨,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编辑理念,博采众家之长,荟萃中外经典,努力营造中国律师的精神家园和权威论坛,选文突出思想性、国际性、前瞻性,是包括广大律师在内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优秀读本,也是社会各界了解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年一度的《律师文摘》年会,一向是法学与律师界的民间盛会,大家云集,百家争鸣,对中国法学研究和实践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编辑: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