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科研处举办“包容性增长:理论内涵与政策实”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1-05-16 来源:科研处

5月11日中午,中财学术会堂606会议室,科研处成功举办了第6期学术沙龙——包容性增长:理论内涵与政策实践。主讲人为经济学院李涛教授。参加沙龙的老师们针对包容性增长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思维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包容性增长是近期举行的博鳌论坛的热议话题,早在2009年11月15日和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分别在《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包容性发展的问题。虽然,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年GDP保持平均9.8%的增长速度;中国的贫困现象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贫困差距逐步缓解,但是不平等程度依旧存在扩大的趋势:这一点可以从中国居民收入的GINI系数中可以得到清晰的了解。这正是李涛教授带领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研究背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意味着收入不平等的缩减。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李涛教授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指机会平等,即鼓励通过机会平等来促进结果平等。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是关注中长期的生产持续性增长,而不只是直接的收入分配;其实现途径主要是指机会的平等;受益对象不仅仅是穷人,还包括大多数中产阶级,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强调了“共享”和“参与”两个内容。

关于包容性增长的战略,李涛教授从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建设包容性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中国的战略可以是从多元化向专业化转型,向创新提高内需转型,向高技能劳动力市场转型,利用好公共政策等方向。建设包容性的社会环境应侧重个人能力建设,增加在教育、医疗和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产品的投入,同时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李涛教授从改革策略、鼓励创新等具体内容增长机会平等,和增加初次收入分配中贫困人口分配比重、完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具体内容降低结果不平等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下午一点,学术沙龙进入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老师从各自的研究角度纷纷提出观点。税务学院的曹明星博士对现在热议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很关注,提出个人所得税在战略上如何能够满足包容性增长的参与和共享的设想。学报编辑部主任梅阳教授对“包容性”主体和客体及其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可以理解为强势包容弱势,包容性增长不仅是经济问题,整体推进包容性增长具有更加深刻的背景。法学院邢会强博士从适合包容性增长的法律环境和法律价值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科研处定期举办的双周学术沙龙致力于搭建不同学科之间交流的平台,在促进学科交融,实现科研创新,产生重要科研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方面正在发挥独特的作用。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