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我校新生开学典礼在户外体育场举行。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考验了所有在场的中财师生,更考验了在座的各位校领导。当小雨下个不停的时候,台下的新生陆续拿出随身携带的雨伞,钻在伞下;主席台上的领导把自己仅有的几把伞送给了没有打伞的学生,自己在雨中“沐浴”。这样,形成了台上“裸伞”、台下“打伞”的鲜明对比,让人感动。这幕场景,蕴含了中财一幅特殊的教育画面: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教育本身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才是“学”“效”。
在场的校领导和各部门的中层干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全场所有的师生,并赢得了所有与会人员的尊重。这个朴素的场景体现了学校领导的平民之心、关爱之情,凸显了中财一贯秉持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更映射了中财人“担当责任,勇往直前”的精神。
由此,不禁让我们联想起近几年社会上相继发生的一些“打伞事件”。温家宝总理到灾区慰问当地灾民时,左手打伞,右手与民众握手的新闻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被传为佳话。去年10月12日,温总理亲自为基辛格“打伞”遮雨,并一直把他送到紫光阁外台阶前。这种放低自己的“高度”,能够为别人“打伞”的精神,正是一个伟人的伟大之处。
时下,有的领导不会自己打伞,更不会为别人打伞。一些地方官员在参加活动时等着下属(甚至是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来打伞;还有小学生为了“礼仪”活动,或在暴晒中等候领导,或在大雨里等待嘉宾,这些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想当年,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恰逢下雨,两位总统分别为对方夫人打伞。此外,网上还流传着布什总统自己打伞被风吹翻的照片,以及打着雨伞如“邻家迷路了的老太太”般的英国女王亲自打伞的照片,这些都得到网民的盛赞。相比之下,那些靠别人打伞的基层官员是否会感到汗颜呢?他们在官场中往往迷失了职业操守,缺失了最传统的道德意识和最起码的公仆意识。
“让人打伞”的背后是人们对某些基层官员作威作福的不满。正如原本正常的人一旦进入官场,便开始谨言慎行,唯唯诺诺,例行公事;一旦做起了自己所谓的“大官”,犹如婴儿般“生活不能自理”,凡事都需下属照顾。有的领导下基层视察工作,大小官员前呼后拥,上车有人请,下车有人扶;陪同的工作人员,有替他拎包的,有替他端杯的,也有替他打伞的。诸如此类的情形都折射了“官本位”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颇坏、危害颇深。这真如那些习惯了让人“打伞”的官们,他们的行为和表象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基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我校的这种最质朴的“伞中情”应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常态和精神状态。有时候,“裸伞”和“打伞”同样重要,都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一个社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