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经济学院第三十三期双周学术论坛在经济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主要讨论史宇鹏、李涛及丁彦超三位合著的论文“政府行为与社会信任”,史宇鹏担任主讲,经济学院应用经济系副主任张舰、经济学院讲师赵文哲参与了点评,另有多位老师和众多同学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就社会信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讨论现场
史宇鹏首先就信任问题的提出进行了阐述,解释了信任的特定分类,即民众对陌生人的信任,并提出了有关信任形成的核心问题,即政府行为是否对社会信任程度具有显著影响作用?这也正是后文运用统计数据和计量模型所集中论证的。作为讨论中国各地区社会信任决定因素方面的首篇实证研究,本文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政府行为与社会信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严格的实证分析。文章中提出了政府行为对社会信任的三种影响机制,并针对三种机制设计了不同的变量进行研究,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对社会信任确实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示范机制方面,官员腐败较多的省份,人们之间也越不容易信任;预期机制方面,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的省份,人们对陌生人越不信任。因此,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是构建人们相互信任的重要途径。

史宇鹏老师主讲
随后,与会同学和老师就上述观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请两位评议人就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评议。针对本文独特的视角,双方都给予了肯定,并认为针对示范机制变量——每亿GDP平均腐败案件立案数,设置的相对巧妙,得出的解释令人信服。而对解释预期机制的变量:财政支出占GDP的百分比则提出了疑义,并认为衡量政策改变程度的变量还有改进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