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经济学院举办第三十二期双周学术论坛热议铸币税
发布时间:2010-10-19 来源:经济学院

10月15日,我校经济学院第三十二期双周学术论坛在主教310教室举行,本次论坛主要讨论初春莉老师的论文“铸币税的测算:理论框架与美元应用”。我校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苏、李涛,国际经济系主任李彬、应用经济系副主任张舰等多位老师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者就该论文进行了热烈而有益的讨论。经济学院吴江和于爱芝两位老师担当了此次论坛的评议人。

初春莉老师首先就“铸币税的测算:理论框架与美元应用”这一主题做了充分的阐释。她认为,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尽管广义上的铸币税仍然被联系于政府部门垄断货币发行所获得的收益,但它的具体内涵与测算标准学术界至今实际上尚无统一规范。她指出,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铸币税存在三个突出的属性:一方面,纸币(包括硬币)的生产成本与其票面价值相比微乎其微,而且政府部门控制货币供应的基点也不局限于通货,还包括金融机构上缴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持有的基础货币成为政府无偿(或低偿)占用的私人资源,铸币税的税基发生质变;其次,货币发行作为一国货币当局追求一定经济目标的直接政策变量,受到物价稳定、汇率稳定等政策目标的约束,铸币税的获取并未利润最大化导向,而演变成为政府部门特定经济行为的副产品;最后,货币当局与政府部门独立性的相对强弱,会对中央执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手段产生一定影响,铸币税最终享有者的确定与政府部门内部的职能架构密不可分。

随后,与会者就上述观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请两位评议人就一些具体问题展开评议。在谈到美元铸币税的来源与分配机制,以及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二者谁更是美元铸币税的享有者问题时,双方认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铸币税所依附的主体不一样,它决定了铸币税收益的分配。类似于股份公司的股权份额,当公司是独资公司和合资公司时,有不同的收益分配方式。而针对外国对铸币税是否贡献较低的问题,评议者认为现代经济中,无论是哪一国的货币,其价值储藏功能都不应该是主要的职能。而进行国际化的货币,其之所以能够进行国际化,该货币的广泛的自由可交易功能是最主要的。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