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北京市政府的号召,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支援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大学生党员了解农村、服务农村,在志愿服务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进一步树立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文化与传媒学院2009级本科生党支部于9月11日,在学院党总支书记刘晓勤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的昭陵村,与该村党支部开展红色“1+1”结对交流、共建活动。
昭陵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辖村,北邻燕山山脉,风景秀丽。村民多是守陵人后代。村域内有定陵、昭陵、九龙池、关帝庙等文物古迹。近年来,昭陵村依托地域和文化优势,积极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林果业以及民俗旅游业。结合昭陵村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与传媒学院各系的专业特点,09级党支部成员设计了一系列的共建互动活动。
成员们来到了昭陵村村委会并受到了昭陵村党支部副书记郝海红同志亲自接待,双方就昭陵村党支部的发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村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和看法。随后通过走访两户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比较突出的农户,支部成员切身体验了该村的民俗文化风情,了解了该村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支部成员还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充分发挥文化与传媒学院财经新闻、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的优势,向昭陵村村民深入了解情况,征询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活动最后,支部成员在村官钱宗光的带领下,将之前设计好的反映该村民俗的大海报贴上了宣传橱窗,以帮助昭陵村宣传农家乐,宣传民俗旅游。
红色“1+1”活动的开展,与“传承文化民俗”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文化与传媒学院各系的专业特点,经过实践调研,支部成员从专业角度深刻挖掘和分析昭陵村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努力找到文化产业的最具优势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