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财•艺”大讲堂第三讲——蒙古长调赏析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0-06-04

6月2号下午,由校大学生艺术团主办的 “财•艺”大讲堂第三讲——蒙古长调赏析在沙河校区举行。“财•艺”大讲堂以“走近艺术,感悟人生”为主旨,以讲座的形式向我校师生推广、介绍和传播中外文化艺术,旨在帮助大家提升艺术修养,在艺术中感悟人生。讲座由我国著名蒙古族作曲家、指挥家,原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主席,蒙古国国家乐团客座指挥,国家一级指挥永儒布先生主讲。

活动首先由内蒙古长调艺术团的艺术家表演了蒙古长调的演唱及马头琴等蒙古特色乐器的演奏。被誉为草原音乐灵魂的蒙古长调民歌,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音乐形式,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马头琴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深受民间艺人和牧民的喜爱。内蒙古长调艺术团的马头琴表演深沉粗犷,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蒙古族的风格与精神。 其演唱曲目也以鲜明的蒙古族特色,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蒙古长调演唱

马头琴演奏

表演结束后,永儒布先生做了精彩的讲座。他指出,随着草原的退化,蒙古族文化环境也随之衰退,民族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他同时也表示,蒙汉是一家,希望大家积极弘扬包括音乐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

永儒布老师讲解蒙古长调知识

最后,曾以北京赛区第2名的成绩打入“隆力奇”杯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蒙根,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呼麦表演。呼麦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从而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呼麦唱法是在特殊的地域条件和生产、生活方式下产生的,被音乐界誉为“天籁之音”。蒙根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现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

本次讲座,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让大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瑰宝的艺术魅力,并进而加强其文化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委宣传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长调艺术交流研究会和我校团委都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本次活动也是“天骄之声,唱响校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民歌全国20所大学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校大学生艺术团负责人刘震老师出席了活动。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