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教授的邀请,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教授于2009年11月6日在纽约出席了由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动议组织”(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主办的“走向世界储备体系”国际研讨会。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经济学者,张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全球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和中国的选择”(Reform of the Global Reserve Currency Regime: Some Issues and Choice for China)的论文,并就全球经济失衡、人民币汇率政策和国际化等问题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研讨会是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学术界针对全球货币金融改革问题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扩大“特别提款权”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的作用、过渡时期各国应该如何采取行动等。除斯蒂格利茨教授以外,著名国际经济学家彼得•凯能(Peter Kenen)、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巴瑞•艾青格林(Barry Eichengreen)等也参加了会议。

“世界储备体系”研讨会现场
在纽约期间,应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的邀请,张礼卿教授还于11月5日出席了由各国驻联合国使团代表参与的午餐会,就“中国参与全球货币金融改革的立场”发表餐间演讲。参加演讲的还有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经社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奥甘博(José Antonio Ocampo),俄罗斯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迪金(Alexander Dynkin)和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

张礼卿教授(右一)在联合国使团午餐会上作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