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二点至六点,我校2010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下简称国家公派项目)动员会暨项目说明会在学术会堂402报告厅召开。研究生部、国际合作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中心、研究院主管研究生和本科生工作的负责人,研究生班主任和外事干事等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关注国家公派项目并有意出国深造的博士生、硕士生和四年级本科生200余人。李俊生副校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大会会场
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赵丽芬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2007年至2009年我校三年来国家公派项目实施情况,认真总结了项目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2010年我校国家公派项目的总体实施工作进行了部署;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小燕就选派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我校现有合作渠道进行了详细介绍;人事处副处长徐兆铭对我校已经出台的吸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成回国任教等配套支持政策做了具体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文彬介绍了学院积极选拔推荐学生公派留学的经验;研究生部陈晓冰针对2010年国家公派项目的选派计划、申报渠道、资助内容和申报办法、申报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商学院副院长崔新健从专家评委角度就学生联系国外学校和申报材料准备等给予了明确的指导与解答;财政学院博士研究生、2008年国家公派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张磊从国家公派项目受益学生的角度,细述了自己在德国维藤大学一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部主任赵丽芬介绍相关情况
李俊生副校长在认真听取了工作总结与2010年工作部署,以及与会代表的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李副校长指出:国家公派项目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是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中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为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各行各业,培养一批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于国于校于学生个人发展都是非常好的项目。然而,2007年至2009年国家和学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派任务完成不理想,这与国家和我校的现有地位与发展目标不符,反映了包括我校在内的许多学生在谋求个人发展时缺乏长远考虑和对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存在较多顾虑。希望各学院要站在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胸怀长远,把2010年国家公派项目选拔工作做细做实;要结合我校学科优势广泛讲解,深层次动员,使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到项目将给学生个人带来的长远益处;要让每一位研究生导师详细了解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充分发挥导师在项目开展中的积极性;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特别是本科生改变思维方式,对未来人生要提早有深刻的理解和规划,广泛了解和借鉴成功人士经历,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与机遇。

李俊生副校长讲话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的。我校作为首批签约的46所高校之一,2007年-2011年计划每年选派50名学生出国留学,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各占50%。截止2009年7月,我校共录取111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1人,占录取总数的18.92%;联合培养博士生90人。此外,我校2009年第三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还有10人待录取。外派留学学生中包括博士生91人,硕士生14人,四年级本科生6人,分别前往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爱尔兰和新加坡等教育发达国家的高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