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财政学院召开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06-12-08 来源:财政学院

2006年12月2日,财政学院在大兴星明湖召开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博、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共计30人。会议由财政学院院长马海涛教授主持。

首先,马海涛教授指出,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培养工作出现了新问题:1.招生规模和师生比例的扩大,导师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指导;2.研究生来源呈现结构的多元化,理工科背景的学生比例上升,如何对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进行培养;3.国家提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定义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4.现行的培养制度还有哪些需要健全和完善等。

随后,财政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刘玉平教授向参会人员汇报了学院研究生管理培养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状况,并提出了涉及培养方向的设置、学制年限、培养方案的、学生能力培养、研究生复试工作、导师分配、管理制度、就业指导等十方面的问题。之后,与会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围绕这十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姜维壮教授认为创新能力是学生的必备能力,要实现创新,学生必须具备:1.坚实的专业科学理论基础;2.熟悉相应的法律、政策及专业知识;3.达到相当的写作水平;4.具备深厚的文化道德底蕴,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高尚的爱国爱民爱党敬业的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姜老师采用公布参考书目、编写下发辅导教材、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和谐发展的人。

李保仁教授先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创新就要科学地求异,鼓励学生要敢闯、敢与承担风险和责任。在谈到学生的学习研究法方面的问题时,李保仁教授提出了“五多”的要求:多读书,多调研,多思考,多写作,多交流。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李老师指出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交流是一个互补的过程,导师在鼓励学生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水平的提高。在学生就业问题的引导上,他认为导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对待自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李俊生教授指出导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并从以下三个方面严格要求学生:一是要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二是要有开阔的视野;三是要掌握经济学分析工具 。汤贡亮教授建议将研究生培养工作与学院重点学科的申报联系起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凸现出本科、硕士、博士的层次。计金标教授谈到,他在对研究生进行教育时要求他们做好说、写、做三件事,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计教授还指出导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并在学生入学后,在师生之间进行严肃的谈话,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李燕教授认为学院应该在研究生复试、论文答辩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研究生代表王雅婧和何佳澄也分别发言,就目前研究生的状态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他们也提出,希望学院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合理进行课程设置,给予学生更多课余时间看书和思考。

年轻教师代表杨华老师介绍了日本的研究生管理模式,其中“三人导师制”和每周一次的共同研讨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王俊老师结合自己在人民大学读书经历,从研究生培养目标、模式、体系、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马海涛教授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他表示一定要抓住契机,调整研究生管理培养理念和思路,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财政学院研究生工作会会场

财政学院研究生工作会会场

财政学院研究生工作会会场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