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会计学院的学科建设步伐,暑假前后会计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科建设活动:
为了落实7月11 日学校新一届中层领导干部任命大会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会计学院学科建设的发展,会计学院新任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于8月13日-14日在昌平召开了学院工作会议,就会计学院学科建设的重点问题及未来工作设想开展了充分的讨论,各领导成员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在此次会议上,学院新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充分分析了我校会计学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统一了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的认识,重新修订和制定了《会计学院科研奖励与资助办法》、《会计学院教师进修资助办法》、《会计学院精品课程建设资助管理办法》、《会计学院学科建设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特别加大了对有标志性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此次会议对加强我校的会计学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学院教师参加海外有影响的学会会议,在会计学院的资助下,会计学院鲁桂华副教授的论文Motivations for Restructuring and Its Financial Consequenc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Stock Market被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Accounting, Finance and Management(Cardiff, 29-30 June 2006)录用。鲁桂华副教授于6月底赴英国Cardiff参加了该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同时,鲁桂华副教授还作为评论人对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进行了评论。通过与海内外学者的广泛交流,一方面,让海内外同仁对中财会计学科实证研究的水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中财实证会计研究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将有助于我国会计学者更为深刻地把握海内外研究中国财务与会计问题的学界同仁的关注焦点,将有助于我校会计学科跟踪学术前沿开展研究。
7月14日-15日,会计学院院长孟焰教授、王君彩教授、李晓慧教授、李玲副教授、王淑芳副教授、吴溪博士以及闫绪奇等四位本科生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孟焰教授主持了分组学术交流活动,李玲副教授在会议上宣讲了“市场定位下的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论文,王君彩教授与王淑芳副教授以及李晓慧教授分别以其提交的“企业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和“财务报表舞弊及其识别研究”的论文参加了年会的论文学术交流活动,吴溪博士作为评论人在会议上点评了论文。03级会计三班闫绪奇等四位本科生撰写的论文“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是中国会计学会召开学术年会以来首次由本科生提交的论文,体现了我校培养本科生的质量,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在此次学会年会上,会计学院院长孟焰教授当选了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会长(2006-2007年度),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原中国会计教授会)是由全国设有会计学硕士点、博士点的高校组成的学术团体,主要负责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孟焰教授担任下届会长,体现了国内会计学界对我校会计学科建设的重视。
暑假期间,会计学院为了适应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会计学院派出一批教师参加了国内外的各种进修与学习活动。李晓慧教授、白蔚秋副教授、郑海英副教授、宗文龙博士于7月21日至 8月12日在深圳参加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联合举办的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师资培训,丁瑞玲副教授于7月21日至8 月5 日在上海参加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办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培训,8月12 日至26 日,白蔚秋副教授、郑海英副教授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参加了由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师协会(NIA)举办的会计学教学方法培训资格项目,并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Certificate IV in Training and Assessment)。上述培训进修项目,对提升会计学院的师资水平、扩大会计学科的研究视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暑假期间,孟焰教授在成都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孟焰教授与苗润生教授在上海参加了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会议,袁淳副教授在青岛参加了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年会会议,并当选为该分会理事,孟焰教授作为现任会长在昆明参加并主持了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会议,孟焰教授与王君彩教授参加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举办的教育部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