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全校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姜维壮教授:润物细无声——以诗言志明荣辱
中国财政学的奠基人之一,“道德文章”、“学术文章”并重的全国名师姜维壮教授有感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欣然赋诗数十篇,加上平素抒写的道德诗篇已达百首,汇集成册,名曰《荣辱诗选》,即将出版。
诗选由四篇组成,第一篇是“序诗篇”,主要是说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和诗词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第二篇是“为荣篇”,记述了爱国爱党、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这类典型人物和事例;第三篇是“为耻篇”,记述了社会上某些犯罪行为和不良现象及其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第四篇是“壮志篇”,鼓励人们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摈弃腐败消极的不良风尚,努力把自己磨砺成为一名有理想、有志气、有道德、爱党爱国、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热心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的人。姜维壮教授用真实生动富有艺术性的诗文表达思想,感化学生,并作为授课的辅助教材,以诗言志育人。他说诗是真实的,真情的,诗无志无韵,人无志无魂。他在《知荣辱》一诗里这样写道:知耻善之始,识荣德之生。以此育儿孙,代代沐春风。
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
4月21日,我校举行了教职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会议由党委宣传部主办,由倪海东副书记主持,共有十二个院系和职能部门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倪海东副书记首先向与会者阐明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并传达了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和首都文明委于4月19日召开的“首都深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暨2006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会议精神。
在座谈中,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针对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会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姜维壮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操,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财政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全乐老师指出,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赵艳萍老师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
社会学系党总支书记贾岚生老师指出,要求真务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金融学院党总支书记贺培老师在发言中指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身边同学。社会学系王传习老师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重在持之以恒。投资经济系党总支书记贺小海老师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着力点放在抓基础工作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保险系党总支书记李晓林老师在发言中指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到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数学系党总支书记葛斌华老师指出,要探索生动有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升华。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铁刚老师强调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设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学系李新老师在发言中指出,两课老师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团委副书记郑朝阳以及会计学院王俊华老师在发言中指出,要依靠党团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活动,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成为学生的行为标准和自觉行动。
最后,倪海东副书记作了总结讲话,提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具体要求:各单位、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勤传道;要广泛宣传,讲究形式,创新内容,多搞活动;要从基础抓起,建立长效机制,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