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经济学院本科生慕课《宏观经济学》登录“中国大学慕课”
发布时间:2021-07-08 来源:经济学院

7月1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学院张苏教授(主讲)、赵文哲教授、伏霖副教授、徐翔副教授、金星晔副教授、田子方副教授参与课程设计的本科生《宏观经济学》慕课正式开课。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义依照张苏教授历时七年写成的《宏观经济学》本科生教科书设计而成。这本宏观经济学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每一个理论问题,都回溯到了最初的、经典的理论文献,理论来龙去脉清晰。讲授过程以伟大先哲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蓝本,对于每一个宏观经济学理论板块总结出 “科学推演程序”:先提出“假设”—— 确定研究对象(“定义”)——提出方法(也就是“分析框架”)—— 由此推演“命题”—— 对命题进行“经验研究”——如果经验研究检验命题不具有稳健性,则“修改假设”,重新论证,直至得出“结论”。这种讲授方法契合大学生认知习惯,能让大学生通透中级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并由此引导大学生培养起科学思维习惯乃至科学精神。赵文哲教授、伏霖副教授、徐翔副教授、金星晔副教授、田子方副教授精心设计了课件和习题,对于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帮助。

本慕课内容非常丰富,共60讲,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力求讲深讲透,能让学生们有很强的知识获得感。举一个例子,理性预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最为重要而又最为神秘的概念。理性预期似乎可以影响一切和解释一切,但它到底是什么又很难说清楚。在第四章的预期模型讨论中,主讲人讲清楚了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问题最早是卡甘在弗里德曼主编的《货币数量论研究》中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后来被菲尔普斯应用于研究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卡甘的适应性预期方程是用抽象的微分方程形式表述的,不够具体和直观。主讲人按照卡甘方程构造了一个具体的函数,这一具体函数还可以容纳不同性格、不同思维习惯的人的预期规则。随后主讲人对这些预期规则进行了直观的数值模拟,学生会看到,如果经济当事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规则,预期值与真实值的误差有可能会越来越小。主讲人接着介绍,适应性预期是一种“向后看”的预期,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修正预期的错误,而没有“向前看”,即没有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期。未来的经济发展状况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未来的通货膨胀有什么影响?如果人们开始“向前看”,“适应性预期”就会演变为“理性预期”。由此主讲人很自然地引出了最早由Muth(1961)用来分析单一市场的局部均衡而后来被Lucas(1972)引入宏观经济模型的“理性预期”概念。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经典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国和世界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讲授了四个基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总需求理论。

关于经济增长,围绕如下问题展开分析(第二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源泉是什么?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如何衡量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过程有没有一个经济增长收敛于稳态的动力机制?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可以使经济从一个稳态跃迁到另一个稳态?

关于总供给理论,围绕如下问题展开分析(第三章):短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是什么关系?长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是什么关系?需求冲击对于总产出有什么影响?

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围绕如下问题展开分析(第四章):短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负向替代关系的微观基础是什么?长期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什么关系,其微观基础是什么?人们关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如何影响政策效果的?

关于总需求理论,围绕如下问题展开分析(第五至第九章)。在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条件下,能够同时实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均衡:商品市场均衡,即要求商品总需求等于商品总供给;货币市场均衡:即要求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的供给;国际市场均衡:即要求国外对国内的商品总需求等于国内对国外的资本总供给。

课程研究与主讲团队

张苏,男,1975年生。2005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博士后,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13年来,曾任经济学院教学院长、教务处副处长,讲授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第一次任教,153名学生评教,名列全校第一。获全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教学演示奖;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北京市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获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2020年)、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和英文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宏观经济学教材,深受学生好评。曾兼任国家开发银行专家(高等教育领域)。

张苏教授

赵文哲,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赴德国波恩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访学。荣获第五届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全国优博提名奖。主要讲授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公共财政,经济增长和人口转型。迄今为止,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国内权威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和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

赵文哲教授

伏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习。主要的研究兴趣集中在历史GDP的测算、近代教育改革及经济金融制度变迁、中外经济关系史、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以及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研究等领域。主讲的课程有:《中外经济关系史》(本科)、《宏观经济学》(本科)、《高级宏观经济学(下)》(研究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解读》(研究生)、《专业英语》(研究生)。

伏霖副教授

徐翔,2010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2015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2013-2014年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员,2017-2018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研究员。曾获清华大学综合一等奖学金,清华经管学院陈小悦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经济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宏观经济、数字经济和金融发展。在China Economic Review等英文期刊发表英文论文多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改革》等国内一流经济学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新经济发展》等著作。

徐翔副教授

金星晔,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期间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访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史、文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主讲课程有:《中外经济关系史》(本科),《中外经济关系史》(研究生),《宏观经济学》(本科),《高级宏观经济学》(研究生),《世界经济史》(通识课)。研究成果发表于China Economic Review,《经济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中英文权威期刊。参与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项。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金星晔副教授

田子方,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化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等,并发表系列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主持教改课题6项。主讲课程:《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高级宏观经济学》等。曾获中央财经大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优秀教职工、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田子方副教授

如何参与

电脑端注册步骤:百度“中国大学慕课”——进入官网——在搜索栏输入“张苏”——点击课程“宏观经济学”进入——单击报名参加。

手机端注册步骤:下载“中国大学MOOC”APP——搜索“张苏”点击课程“宏观经济学”进入——选择立即参加。

编辑: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