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问题的新思考——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7级硕士学位论文选集》一书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收录硕士学位论文5篇,共计42余万字。系列丛书由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李俊生教授和姚东旻副教授担任主编,每年从硕士毕业论文中精心挑选5-6篇有关财政问题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收录并编撰成书。
系列丛书的第三部选取了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7级部分财政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论文5篇,经过学校与中心匿名严格外审与评定、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与潜力的硕士学位论文。论文包括刘若熙的《宏观税负的中国算法——数据、口径与趋势》,在国际可比标准下梳理中国财政预算制度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税负指标范围,从学理上分析中国宏观税负测算的口径设计与结果差异;巴杨的《“政府帮扶”能否取代“社会帮扶”?——来自新农保对礼金收支的证据》,从社会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发现农村地区的礼俗机制具有社会帮扶作用,政府通过新农保政策提供的政府帮扶对于社会帮扶具有替代效应;付雅楠的《我国PPP合约结构研究——基于控制权理论的视角》,通过描述我国PPP项目案例及其合约结构体系,研究我国PPP合约结构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方的权力分配、合约基础,以及控制权理论的具体应用;宋子云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的基本逻辑——基于控制权理论的视角》,将我国财政事权细化为目标设定权、激励分配权和检查验收权三个维度,按照“事权特征属性-权衡机制-权利归属”的逻辑主线构建我国政府间财政事权划分的一般框架;张磊的《收归中央还是下放地方——基于博弈视角的决策权分配研究》,采用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在决策权分配过程中与地方政府间产生的互动博弈与策略选择,分析中央政府的集权与分权选择对于决策均衡的具体影响,结合中央与地方间行政权责事项的划分现状进行事实验证。
据悉,该系列丛书已出版发行三部,是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制度化、持续推进的特色工作。本系列丛书旨在集中展示与推广中心应用型、开拓型、创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成果,激励中心新市场财政学研究团队继续深化财政基础理论研究。本书充分展示了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对中国特色财政问题的研究现状,集中反映了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将我国特色的财政实践与前沿理论方法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特色,体现了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对于更好地支持我校“双一流”建设,发挥跨学科研究优势,培育全面复合型、创新型财政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