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中国—非洲经贸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4):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发布会暨“中非命运共同体新征程”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4-09-10 来源: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9月5日,《中国—非洲经贸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4):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发布会暨“中非命运共同体新征程”研讨会在中关村科学驿站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非洲经贸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4):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孝松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常务副书记李向军副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经贸研究院副院长李芳芳副教授以及校内嘉宾参加了报告的发布与研讨。

报告发布环节,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教授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张顺博研究员代表课题组进行报告发布。报告使用翔实的数据,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按照逻辑严谨的分析框架,系统梳理、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经贸投资合作发展成效。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中国-非洲贸易合作发展”包括中国与非洲货物贸易总体状况、重点贸易产品、绿色贸易合作、贸易与民生改善等内容,下篇“中国-非洲投资合作发展”包括中国投资非洲整体情况、中国在非洲主要国家投资状况、重点项目成果、中非投资合作前景与建议等内容,系统归纳总结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启示,展望中非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美好未来。

报告显示,截至目前,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洲联盟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非洲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中非经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带动了中国与非洲双方的经济发展,也为两地的产业投资、供应链互补、民生保障、促进就业提供了诸多助力,中非正成为21世纪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10年来,中非合作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方贸易额又创历史新高,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2013-2023年,中国对非洲出口贸易额由927.9亿美元增长至1727.4亿美元,期间年均增长率6.4%;中国自非洲进口贸易额稳定在1100亿美元左右。中非贸易不仅从整体上蓬勃发展,在产业上也亮点频出。近十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机电产品贸易额年均增长7.3%,其中与科特迪瓦年均增长率高达19.3%。中非间金属矿及矿砂贸易额年均增长7.5%,与几内亚年均增长率高达54.7%。十年来,中非绿色贸易发展蒸蒸日上,年均增长率达12.7%。2023年,中国与非洲进出口绿色贸易最多的产品是已装在组件内或组装成块的光电池,为17.8亿美元。

报告显示,近年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非洲经济转型、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实现经济赶超创造了重要机遇。中国是非洲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在非洲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发电和电网项目,帮助非洲国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和地热能。未来,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中非间在绿色贸易与绿色经济上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这将进一步为中非经贸赋能,为非洲经济、产业、民生的长远发展贡献不可忽视的一份力量。

报告显示,中国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在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从国别情况看,中国对苏丹、刚果(金)、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莱索托、卢旺达、安哥拉、津巴布韦、阿尔及利亚、纳米比亚、多哥、摩洛哥、埃及等国家的投资规模较高。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通过市场导向型投资、效率驱动型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参与非洲工业体系建设,推动非洲工业化提质升级。中国对南非的直接投资规模在所有非洲国家中位列第一。

报告显示,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方面,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和腾讯是南非数字经济建设主要参与者。海信南非产业园通过“非洲制造”改善了当地管理、物流和售后服务水平,促进了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已形成以家电制造企业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园区。埃塞俄比亚莱比垃圾发电厂是非洲的第一座垃圾发电厂,是中国电建集团湖北工程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建成的绿色、低碳示范式电厂,是中非环保领域合作的典范。肯尼亚蒙内铁路采用中国标准、技术、装备和运营,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国“三网一化”和“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早期收获项目之一,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国家发展愿景的“旗舰工程”。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助力非洲产业链升级转型,提高非洲产品附加值,这为非洲的民生改善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报告显示,非洲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近10年,中国企业累计在非洲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过4000亿美元,涵盖了基础设施、能源设施、新基建、农业、制造业、数字经济、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研讨会环节,与会专家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完善和提升的建议,深入地分析、阐释与讨论了有关中非命运共同体合作领域话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教授表示,当前中国在发达市场贸易投资面临一些阻碍,需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非洲人均贸易额较低、与中国维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愿意对中国开放市场、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率,这些特点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亟待开拓的市场。使用大数据进行科学研究,从企业和国家的角度去研究问题,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助力政府作出科学决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表示,中非合作基于互利共赢的经济动机,具有战略意义,中国通过合作拓展了贸易投资空间,形成长期经济利益。需从长期动态眼光去看待中非经贸合作,尽管部分非洲国家营商环境欠佳,但通过长期发展,营商环境逐步改善,潜力巨大。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倡导合作共赢,重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致力于非洲能力建设,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表示,中非经济的互补性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石。中国正积极促进与非洲国家的产业链深度合作,通过技术转移和产能合作,助力非洲经济实现更为稳健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国内市场的庞大潜力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国内市场与国内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内需并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万人领军人才”王孝松表示,从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非洲大陆自贸区的发展以及未来中非经贸合作的着力点三个方面做了题为“互学互鉴,共同推进中非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主题分享。在积极评价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的同时,指出未来在自贸区建设、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金融支付、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常务副书记、副研究员李向军表示,报告对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富有价值的分析,团队发挥了校企合作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关切,响应市场企业实际需求,为中非经贸投资研究及实务提供了宝贵资料。报告通过对翔实数据的科学分析,有力证明了中非经贸投资合作是互利共赢、携手共建的合作,有助于消除偏见,让互惠共赢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草经贸研究院副院长李芳芳副教授表示,境外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当地产业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绿色贸易和绿色投资尤为重要。面对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企业应该在长期战略与短期绩效之间做好平衡,并能进行有效评价。当前全球价值链正在重构,跨国公司在全球重新布局,安全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新的焦点,基于安全考虑的资本流动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

大连瀚闻资讯董事长童友俊表示,介绍了瀚闻资讯全球贸易大数据系统服务的特点与功能、数据的可靠性与权威性,分享了瀚闻资讯与政府机构、贸促组织、行业商会、百余所高校和数万家企业合作情况与成效。瀚闻资讯作为国内领先贸易数据库企业,为政府开放经济领域科学决策,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高水平科研提供数据支持。本报告完成是企业与学术界合作共赢、服务社会的优秀成果与创新探索。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投资研究中心(IIRC)是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从事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领域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机构,创始主任及现任主任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张晓涛院长。研究中心下设“一带一路”经贸投资、中国对外投资与企业国际化经营、自贸区战略、国际贸易政策、比较制度分析5个项目组,现拥有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化研究团队。

近年来,中心深耕“一带一路”经贸投资合作、区域国别经贸投资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涛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国别报告(东南亚与南亚篇)》(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国别报告(东亚、中亚与西亚篇)》(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12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国别报告(中东欧篇)》(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中国与亚美尼亚产能合作的逻辑与路径》(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年9月)。中心完成与发布的研究报告有《“一带一路”投资风险报告2019》(2019年4月27日)、《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发展报告》(2023年11月22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办“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论坛”发布)。

撰稿:张晓涛、包朝峰、闵悦、毕文静、郭鑫榆、赵建铭、刘可心、赫赫然;审稿:张晓涛

编辑:吴宇昂;审核: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