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精神,根据中国老教授协会《关于举办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的通知》要求,我校老教授协会于10月22日在学术会堂603室举办了生态文明与养生保健座谈会。
会上,老教授协会会员围绕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认识问题,结合我校现状积极建言献策,并就老同志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养生保健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共有五十多位会员参加了座谈,座谈会由会长王允平教授主持。
关于生态文明
王允平教授作了《生态文明与健康生活》的发言。他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战略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方针。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他以大量幻灯图片揭示我国生态现状:人口增多,工厂林立,垃圾遍地,江河污染严重,雾霾天越来越多等等,让人触目惊心。必须大力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何清波教授在题为《置身生态文明,科学养生保健》的发言中,首先列举我国今夏以来各地发生严重高温、多雨等旱涝灾害,国外也有多国或地区气候不正常。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入思考: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现代化和幸福生活究竟是什么?人类社会的未来在何方?有研究表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曾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形态。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为满足私欲,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甚至破坏自然资源,造成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对此不断反思,提出人类社会的第四阶段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形态。同工业文明相比,二者价值观不同。工业文明只讲人的价值;生态文明是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二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是资源的高消耗,生活方式是物资的高消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生活方式在节约原则指导下的物质消费和文化精神享受的协调统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我国自身发展有深远意义,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对治理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作出的庄严承诺。
龙志美教授的发言着重谈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性问题。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如美、英先后发生的烟雾事件,造成多人死亡。事实证明,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不进行环境保护,人们将从摇篮直接到坟墓。西方国家由此开始注重治理环境,也取得了成效。我们搞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借鉴如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经验。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说明党和国家重视环境保护,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
大家在发言中联系了目前我校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普遍认为我校校园周边环境亟待改善,特别是东门外一条街,烧烤烟熏,污染严重。校园内有多处违章建筑,侵占绿地;家属区随意停放汽车、遛狗,污染空气,人们出行无安全感等等。
关于养生保健
何清波教授提出我们应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开展科学的养生保健活动,力争益寿延年,提高生活质量,分享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此他提出要保持良好心态、物资享受不与人攀比、快乐地生活、科学地保健,治疗疾病要有信心和耐心等。
徐秋英教授在题为《养生先养心》的发言中,提出心理调适是养生的核心。中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称为“七情”。这七种情志充满在生活中,关键是避免过激。如“喜”本是好事,但“过喜则伤心”,反成坏事。人的情绪、心态极为重要。病由心起,养生先养心。为此,要行“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养生保健方式很多,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式。沈善书副教授介绍自己虽年过八旬,身体仍很健壮。其养生方式是唱京戏、跳舞,至今坚持。何全荫副教授在发言中介绍自己原本身体多病,近年注重锻炼,如炼保健操等以增强平衡力、协调力,收到较好效果。
王允平教授最后以幻灯片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如何掌握识别健康食品的方法、如何减少果蔬中残留农药的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