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敬伯(1897~1988),名翊昆,字敬伯,号钦壁。笔名:静泊、劲柏、天吁、千山万水主人、风雪荡舟客、鲁敬、六无居士。天津汉沽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顾问、教授。我国财政学、财政史学泰斗,著名财经教育家、文学家、诗人。
崔敬伯1916年从南开中学毕业,同年保送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商科三班,1919年毕业,留校执教。这一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7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师从大内兵卫,选修财政学,从此钻研德贝尔的原著《社会主义通史》。1928年回国担任河北省政府秘书。1930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修财政学。师从拉斯基教授(与凯恩斯、哈耶克并称为三个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英国工党领导人)等名师。1932年因九一八事变,未竟学业,提前回国,共赴国难。回国后,先后受聘于燕京大学、北平大学、中法大学(现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朝阳学院(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讲授《财政学》《租税论》《预算论》《直接税制度》等。并在民国政府财政部、直接税署任要职,主导创办了所得税、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遗产税,主导起草了我国第一部《所得税法》。1948年5月辞去政府内职务,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立法委员,当选为河北选区立法委员。1948年11月,对国民党颇为失望的崔敬伯辞去立法委员职务,应我党领导人之一同为留日好友的李达之邀,赴湖南大学执教,参与了湖南地下组织的和平解放运动。
1949年9月,应时任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杨秀峰、蓝公武电邀,崔敬伯加入中央政府财政部,被任命为财政部税务总局副局长,主导了新中国税制体系的创建工作。1950年,从政之余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近代财政史》,在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讲授《财政学》。为新中国储备最急缺的财经人才,筹备华北税务学校。在1950年1月30日,在亲拟的政务院以通令发布的《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中,一共提了五条,特别是在第五条中提到:“中央税务总局,除扩大税务学校,积极培养干部之外,还应再注意督促各区税务管理局及各省市税务局,开办短期训练班,注意补充缺额人员,提高干部政策与业务水平”,并担任华北税校招生委员会主任。1955年兼任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任期间制定了《教师每周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表》《教师工作统计表》;统一了中央、西北、华东三校《税务课程教学大纲》《预算会计与分析教学大纲》《国家预算统一教学大纲》;给税专学员及教职员分别作了题为《税工同志向科学进军》《试论财政科学中的百家争鸣》《从历史价格的形成谈税与价的关系》《税务研究方法》《税收工作》《关于周转税若干问题》《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后有关商品流通税、货物税问题》的报告;制定了《中央财政干部学校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审、印发试行办法》;在校举办第一次科学讨论会,校内外17个单位202人参加了会议;制定了1956~1957学年至1967~1968学年《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十二年工作规划》(草案),规划涉及学校的发展方向、规模、学制、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科研和教材编写、教师进修、教学法、制度建立和健全、图书资料、干部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机构编制等方面;审定指导了《国家收入》《国家预算》《工业统计》《统计学》《工业会计》《预算会计》教材编写工作。
1957年11月,崔敬伯被打成右派,故辞去税务总局副局长、中央财政干部学校副校长职务。1958~1960年在资料室工作,负责搜集财政相关参考资料,编写《有关人民公社资料索引》《关于中国近代财政史资料纂辑提纲》《财政资料目录索引》,审阅《辞海》修正词目等。1960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61年完成《中国近代财政史料》。1964年讲授《中国财政史》课程,在高等财经院校第一次开设了财政史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完成《中国财政史讲义》第二稿。20世纪60年代初期,负责大量政协文史资料审稿工作。1966~1982年四次捐书,共计5000册。1979年财政部党组为其落实政策,被任命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顾问,副院长级。1980年2月出版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国财政简史》。崔敬伯带领团队整理编写出几百万字的财政史史料、专著和丛书,如《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中国历代理财人物选记》《中国历代食货志汇编简注》《工商税史长编》《民国工商税史》《经济辞典——财政卷》《中国抗战时期税制概要》《建国以来税收史料长编初稿》等。
人物评价
崔敬伯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热爱教育事业,著述颇多。主要著作有:《崔敬伯财政文丛》《财税存稿选》《中国财政简史》《财政学各论》《静泊诗词荟萃》《崔敬伯杂文选集》《崔敬伯书信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