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人物

您现在位于:
潘省初教授
发布时间:2020-07-31 来源:《中财大学人》

—、个人履历

潘省初(1945-2018),男,汉族,湖南新化人。我国著名信息管理专家、计量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建模专家。1963-1969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韩城龙门电厂任技术员、车间主任等。1980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研究生,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83年起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任教至退休(2012年)。期间于1987年11月赴英国利物浦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一年,1991年4月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系合作研究三个月,1992年10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合作研究两个月,1995年8月赴美国马里兰大学经济系做高级访问学者半年。1992年起任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工作成就

潘省初教授主要从事经济应用软件和经济数学模型的研究。1983〜1985年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完成了“能源规划(MARKAL模型)矩阵/报告发生器MMG/MRG”的研制,此课题是国家攻关项目“中、西德合作广东省能源调研”的分课题。此课题研究成果克服了当时国际上通行的MARKAL模型矩阵/报告发生器对具体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依赖性大的局限性,为MARKAL模型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软件方面的保证。此项研究成果随后在我国的能源规划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989年被西德玉利希核研究所(KFA)应用于马来西亚的能源规划工作。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潘省初教授与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究所合作,先后完成了 “电力系统电源优化软件包GESP”和“多地区能源供应模型MRESM”两个科研项目,这两项成果分别于1988年和1991年获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获能源部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上述两项成果在能源规划和电源规划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评估、全国煤电运输系统规划、东北经济区煤炭电力和运输系统综合规划的研究、广东省煤炭电力与运输规划、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的关于中国核电发展经济问题的论证工作等)。

20世纪90年代起至退休,潘省初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各部门动态模型(MUDAN模型)的研制工作。自1991年1月起,潘省初教授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综合研究”项目中“中国宏观经济多部门动态模型的研制”分课题的研究任务,先后于1991年和1992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合作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宏观经济部门动态模型MudauI和中国经济33部门数据库CMDM的研制,上述工作在国内属于开创性工作。随后,在对现有年度统计数据特别是分部门数据可获得性深入研究之后,与同行将1987年117部门投入产出表合并为63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Mudan H,这是一个63部门模型。自1995年9月起, 在潘省初教授带领下的中央财经大学Mudan模型课题组在Mudan H的基础上开始MudanHI的研制。MudanHI完成于1998年底。MudanHI在行为方程方面做了很大改进,扩充了增加值、进出口模块,并扩充了数据库,完善了模型流程。

针对1994年底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国标94)的颁布以及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的诸多变化,自1999年始,中央财经大学Mudan模型课题组开始了新一代Mudan模型的研制,命名为MudanIV。MudanIV是一个59部门模型,对以往模型的主要改进有:按新口径建立了新的数据库;加强了投资模块,重新设定了行为方程。2001年底,MudanIV模型的研制工作得到教育部的资助,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宏观经济多部 门动态模型的研制(2001)],2004年10月顺利完成,为模型的应用做好了准备。之后,2006年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际油价变动趋势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研究”。这个项目研究应用了Mudan模型,在MudanIV的基础上扩充了数据库,增加了能源方程,于2009年顺利结项,并出版了专著《国际油价变动趋势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期间不断维护模型,并应用模型参与了多项部委项目的合作研究,在2012年,还利用模型对碳税政策进行了模拟分析。

在Mudan模型研制期间,潘省初教授多次参加INFORUM(Interindustry For- casting Project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模型国际研讨会,并发表和出版了多篇论文。1999年8月潘省初教授承办了第七届INFORUM模型国际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获得各国专家一致好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央财经大学的名气。

三、获奖记录

潘省初教授主编和参编(译)的著(译)作有《运筹学入门》(1984年);《应用经济统计学》(1988年);《管理信息系统》(1989年);《投入产出经济学》(1990年);《会计电算化基础》(1992年);《股票操作顾问》(1992年);《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史》等,编著了计量经济学系列教程,自出版以来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有《计量经济学》(2002年);《计量经济分析软件》(2005);《计量经济学》(第二版)(2007年);《计量经济学》(第三版)(2009年);《计量经济学》(第四版)(2012年);《计量经济学》(第五版)(2015年);《计量经济学》(第六版)(2018年);《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2009年);《计量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二版)(2013年)(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资助),并在《统计研究》《中国现代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和各类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还参与“中国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并获得第十届全国 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课题论文奖二等奖(2010)。

四、人物评价

潘省初教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孜孜不倦,硕果累累,在教学工作中同样兢兢业业,桃李芬芳。潘省初教授勤恳、严谨,学术造诣高,表达能力强,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他曾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助教班、世界银行讲习班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最优化方法”“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筹学的计算机方法”“电算化会计”“经济统计学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系统工程”“宏观经济模型” “计量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等。其中绝大部分课程皆是由潘省初教授在本校第 一次开课。潘省初教授从1983年参加工作,直至2012年退休,一直坚持在教学岗位第一线,且每学年皆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不仅如此,还对多门课程建设、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课程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在此期间陆续指导了4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潘省初教授不仅在学术上认真指导学生,教授学生如何写论文、査阅资料,对学生严格要求;同时还在生活上、思想上十分关心学生,引领学生成长。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端正的为人作风,默默地影响着学生们,也获得了学生的一致爱戴。由于其优秀的教学工作,还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中年骨干教师、校级优秀教师等。

潘省初教授还为经济信息管理和数量经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早期,潘省初教授作为经济信息管理学科的带头人,对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及队伍的建设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潘省初教授转 向了宏观经济模型及数量经济学研究,并成为了数量经济学科带头人,曾担任数 量经济所所长。在此期间,潘省初教授对数量经济学学科建设及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如硕士点博士点的申请、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计量经济学本科精品课程 建设、硕士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培养等方面。

除此之外,潘省初教授还参与了社会工作,其兼职主要有:北京水利电力经济研究所能源及计算机技术特邀专家(1989年7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高等学校专门委员会委员、数理经济学会理事、江西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咨询专家等。

编辑:高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