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走进中央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2018-05-29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迅速掀起强大声势,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北京市委联合组织开展“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5月29日下午,“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走进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冯培分别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使命与奋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授课。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傅绍林主持了授课活动。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学生党支部书记、机关党员近7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场

陈旭书记在授课中详细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的重要意义,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使命,强调青年与国家的关系、青年一代的理想、担当和奋斗,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高校师生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和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展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明确了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要求,表达了对当代青年爱国成才的热切期待。学习习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能够让我们进一步坚定立德树人和成才报国的自信。她从坚定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四个方面,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陈旭授课

冯培书记以“一个目标”、“两个标准”、“三个基础”、“四项要求”为关键词,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一个目标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两个标准即立德树人根本标准和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三个基础即为谁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四项要求即“四有”好老师、“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他认为总书记在北大的讲话是对进入新时代中国高校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再动员。冯培指出,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使命,高度评价了马克思奋斗的一生。他深入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强调使命是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奋斗是使命的过程和体现。他指出,青年终将是国家的未来,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以使命与奋斗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写好自己的人生答卷,以青春的名义推动青春的中国。

冯培授课

傅绍林书记在主持授课时表示,两位专家的讲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有理论的高度,思考的深度,同时还有实践的厚度,听后很受启发,为我校下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学校前一阶段对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作出了系统安排部署,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特别是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核心任务,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和学校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奋斗。

授课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表示,“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非常及时而有针对性,通过现场聆听两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也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和青年学生,要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和“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青年教师代表认为,两位高校书记的讲课高屋建瓴,逻辑清晰,使我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教学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切实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阐释,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活动进行了网络直播,扩大了传播效果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实现了“实体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活动之前,在中央财经大学两校区通过电子显示屏、海报等载体对授课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据悉,教育部党组、中共北京市委专门邀请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知名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等60余人组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分赴首都百余所高校进行巡回授课,面向广大师生解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