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级理论中心组第六次学习会
发布时间:2019-11-30 来源: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10月25日下午,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在主教705会议室召开二级理论中心组第六次学习会,本次学习会的主题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学院党委书记徐淼、院长张晓涛等党委理论中心组成员共7人参加,徐淼书记主持。

李瑞琴副院长以“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培养拥有国际视野,较高综合素养及较强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为主题作了发言。她指出,学院的中澳合作项目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引进了16门商学学士学位课程和维多利亚大学的ELICOS(English Language Intensive Course for Overseas Students)英语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融合两校优势学科的主要课程,充分体现了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与特色,同时兼顾了西方专业教育和中国国情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复合和专业的复合,培养了较高综合素养及显著竞争优势的跨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毕业生因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等复合型专业特长和跨文化教育背景与较高的综合素质,长期在就业与学历晋升上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学院办学的基础和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她也指出了目前中澳合作项目办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在课程教学计划设置、澳方师资管理和团队监督、项目管理机制、人才建设以及师生国际交流等领域,并逐一提出了初步的改进思路和落地方案。

在交流发言环节,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作了交流发言。徐淼围绕如何办好学院的优势项目这一主题,重点就项目管理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她表示,学院具有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在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中澳合作项目应当办得更好。她提出,首先要梳理完善中澳项目的管理制度,与传统教学项目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管理中具有特殊性,要进一步提高跨部门协作的效率;其次,管理团队的建设方面要支撑到位,进一步满足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两校区办学的需求;最后,学院要在制度上加强完善,充分总结过去的办学经验,多方调研,同时应增加专职、专业的管理人员,成立中澳项目管理办公室,从组织架构上保障中澳项目的办学质量。

张晓涛指出,中澳合作项目历经15年的发展历程,成果来之不易,成绩有目共睹。针对目前项目在发展中存在的共性困难及特殊问题,他分别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指出学院班子要着重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沟通效率,同时,要突出强调科学调研及合理论证在学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他谈到,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关键期,高等教育“走出去”也恰逢其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在“一带一路”政治稳定的国家或地区(比如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等)开办“4+0”模式办学,通过知识的传授,讲述中国模式、中国故事,为未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熟悉中国情况、熟练运用汉语、懂得专业知识的当地人才。这种办学模式适合我校发展实际,符合我校在中国财经类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立勇表示,近年来中澳合作项目的学生在高考成绩、英语成绩等方面都很突出,生源质量不断提升,为后续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中澳项目办学过程中,学院总结了很多关于培养拥有国际视野、较高综合素养和较强竞争优势复合型人才的经验和教训,接下来,要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学生的管理和服务中来,以高标准严要求执行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一流高校的培养模式,突出暑假小学期授课的作用,将中澳合作项目办成一个真正国际化的教学场景,更大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优势。

交流发言环节之后,中心组成员其他成员也纷纷表达了学习体会。

徐淼总结发言。她指出,中澳合作项目是富有经验的国际办学项目,要继续发挥好中澳合作项目国际化办学的平台优势,不断探索优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更高综合素养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对于短期内办学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与教学困境,学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加强沟通协作,在完善组织架构的基础上科学规范管理,从而进一步落实好中澳合作项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编辑:张萌 彭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