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经济学院榜样人物| 教师和学生的楷模——记金哲松教授
发布时间:2019-11-08 来源: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党委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立标杆、树典型,弘扬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特此推出“榜样人物”栏目。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工作上精心耕耘、无私奉献、硕果累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思勤学,在求知路上笃定前行、勇攀高峰,他们挑战自我,力求突破。还有一群人,他们用双手铸就事业的摩天大楼,感念母校、回馈社会。栏目将定期推送学院教师、学生事迹,谱写经院师生华美篇章。

教师和学生的楷模——记金哲松教授

金哲松,男,1954年出生,朝鲜族,中共党员,日本神户大学经济学博士,2005年作为教育部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神户大学经济经营研究所进行为期半年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201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85年来校工作,曾任经济管理系主任,经济系主任,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学校教务处处长兼本科教学评建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现任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哲松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理论与政策。出版专著《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结构与流向》等多部,主编或参编教材《宏观经济管理学》等多部,在《财经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宏观经济管理学》一书获得财政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西方宏观经济学》一书获得中国出版发行部门畅销书奖。金哲松教授作为优秀归国人员代表,曾三次参加中共中央办公厅举行的元宵晚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学成归国贡献卓著

金哲松1985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来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1987年和1995年他两度赴日本留学。当他1999年获得神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时,很多亲朋友劝他留在日本。他丝毫不为所动,毅然选择了回国,并且再次选择了教师岗位,选择了他曾经战斗过的中央财经大学。他说:“教师工作确实平凡,也很辛苦,可我愿意选择它,祖国也的的确确需要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工作需要、学生需要,他从来不知疲倦,不计得失。

作为知名教授,金哲松不仅承担了大量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而且长期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给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有时超额达400多课时。他从来没有因为授课对象是本科生而放松上课要求,而是以学生为核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方式、新途径。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为例,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带头人,加上多年的海外学习经历,他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发展现状应该说烂熟于心,况且这门课程他已经讲授了十数载。但是每学期开课前,他都要重新整理教案和讲义,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学术前沿新知识融入课堂之中。每次上课前,他都要认真备课。每个学期末,他都要对本学期的授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以求在新的学期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赢得了广大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教学评价成绩名列前茅,所讲授的本科课程被制作成录像资料,成为全校老师观摩和学习的示范课。他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第一位留学归国博士,金哲松教授于2000年受命筹建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系。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知名大学都建有经济系或经济学院,而“以经济和管理为主”的中央财经大学尚没有经济系。对此,当时的学校领导王柯敬、王广谦等都曾深表遗憾。中财在经济系成立之前,相关专业统称经济管理系(以下简称“经管系”),经管系当时仅仅只有一个本科专业,即国民经济学专业。1999年经济学专业本科开始招生,该专业一年级时还隶属于经济管理系,而当其升至二年级回到刚建成的经济系时,经济系的办公用房还依然没有着落。金哲松教授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就在办公用房没有着落和办公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与经济系全体教师同甘苦、共患难。筹建人员们亲自刮墙刷墙,经常在主教楼前的树荫下开会。学生们也赶来帮忙,当时经济系的办公室里安装的第一台空调就是由金哲松教授曾经的一位学生送来的。面对重重难关,金教授和参与筹建工作的师生们也都没有一句怨言,相反,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共同建设一个新的家园,内心充满热情与激情。在筹建过程中,最让金教授及其团队成员担心的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办好经济系,以及该确定怎样的办学理念。学校期望经济系可以在理论经济学方面为学校的建设做出贡献。因此筹建团队开始走访南开、复旦等已有发展较为成熟的经济系的大学,学习他们创办经济系的模式和方法。金教授多次出国访学的经验,也为经济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经济系的发展,金哲松教授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坚持。他常常说一句话——闷头干活是不行的,不适合当代这个环境,有时候干得好还要宣传得好。他还认为,不能只从别人那拿来东西,不动脑子就用,要创新,要跨越式发展并且走出常规。经济系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科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为核心,站在国际理论经济学发展的前沿,瞄准国内外最高发展水平,以开阔的视野,前瞻的思想,大胆创新,勤奋创业的办学思路。仅用三年时间,便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系从无到有、由弱变强。2003年学校开始批制建院,经济系因发展态势较好,破格成为第一批建院单位。从经济系成长为经济学院,从只有两个本科专业发展到拥有6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3个本科专业的强大学科群,不仅一跃成为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点和硕士点最多的院系,实现了经济学院超常规、跨越式的大发展,而且创出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奇迹,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就。

勤奋敬业顽强拼博

金哲松教授在国际贸易和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尊重。近几年来,他出版了专著《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及流向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与李军合著),发表了《中国贸易发展与贸易流向结构的变化》、《中国贸易结构与生产结构偏离的原因分析》等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现代管理学原理》、《西方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学》等8部教材,其中《宏观经济管理学》一书获得财政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西方宏观经济学》一书获得中国出版发行部门畅销书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商务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以及国务院研究室、北京市商业银行、日本亚太国际研究等多家机构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成果均得到了同行专家和主管部门的较高评价。

金教授著有《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一书。自1978年以来,我国对经济管理体制,特别是对外贸易和外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奇迹。时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分析现存问题生成的缘由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解决问题和改进的对策、思路或方向,是很有必要的。鉴于此,《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利用历史、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回顾了我国对外贸易体制和外资体制的演变轨迹,整理和分析了在此进程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对如何在变化莫测的新国际环境中寻求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金教授所著的《国际贸易结构及流向》一书,主要观点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有效地利用这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和机会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这是极为重要的。为作好这一点,首先要解决好在多大的程度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即选择什么样的贸易结构形式,参与国际贸易并利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和机会的问题;解决好参与国际贸易以后,如何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过渡的问题。这不仅仅是重大的现实选择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上必须进一步探索并给予明确回答的问题。该著作是针对这些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一项学术成果。金哲松教授抓住了发展中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贸易结构形式的选择和结构成长问题,吸收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成果,对贸易结构形式的选择和结构成长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并对中国的贸易结构成长和贸易流向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和结论。这部著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色:第一,从一个新的视角——即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现实出发,对国际贸易结构形式的选择级结构成长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第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形式的选择和成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使得研究本身和所得结论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三,在贸易结构形式的选择和贸易结构成长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流向问题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

金哲松教授在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现缘于他的勤奋。由于行政工作和教学任务繁忙,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才开始从事科学研究。50岁的他很少有在凌晨2:00以前休息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夜宿办公室、吃方便面就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初建系时,教学方面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那段时间,全校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微观宏观课程全都仅由学院里20 多个教师承担,课程繁重,老师们几乎满课。但以金教授为首的经济系老师们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辞辛苦。其中两位身体不太好的老教师,也仍然坚持投入到经济系建设的热潮中,真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为学科带头人,金哲松教授深知作为一个教学科研单位,要想取得科研成果的丰收,组建一支精干、过硬的学术科研队伍尤为关键。为此,在建系伊始,他就将实施人才战略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0年全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仅为40%。金哲松教授为此倍感焦虑。他一方面不拘一格大力引进人才,从北大、清华、南开等其他高校引进了大批博士毕业生。另外,利用人才引进方式及鼓励现有教师深造。几年来,在他的激励和鼓舞下,共有6位老师考取了博士学位研究生,3位老师进人博士后流动站。这里面既包括已有教授职称、年近50的老教授,也有拼搏多年最终考取的骨干青年教师。至2004年,学院共有博士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0余人,博士后4人,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左右,成为中央财大教师学位层次最高的院系。

在金哲松教授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召下,全院师生上下一心,合力奋斗。几年来学院的科研成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突飞猛进,承担或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居全校各院系之首。

尽管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金哲松教授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中仍保持着危机感和紧迫感。金教授将学科建设作为院系发展的龙头,采用“走出去”的战略,和外界多交流、多交朋友、多做宣传,尽力动员了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服务。同时,金教授还强调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要有“眼睛朝下”的工作作风,能够关心同志、帮助同志、团结同志,营造出宽松而团结向上的团队氛围。

学院现在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幅学生赠送给金老师的画,画上是两头牛,后面有一个人赶着它们。而那个人就是指金哲松教授,那两头牛则预示着两个专业。对于金哲松教授而言,从经济系到经济学院,这些经历于他是非常珍贵的回忆。在当年经济学院成立的大会上,金哲松教授曾引用过毛主席的一句诗,时至今日还依然挂在学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恰当地形容了那时道路艰辛,金教授带领的领导班子满怀勇气、战胜困难,把经济系建成建好的经历。

以生为本全面育人

作为经济学院院长,金哲松教授在学生工作中,始终坚持“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学生”。他带领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系之初,适逢学生义务献血。为了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46岁的金哲松教授带头献血。他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补品,使得全系师生深受感动。而这实际上已经是他的第三次义务献血了。2000级统计班学生身患重病,他又带头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系师生共捐款万余元,给患病的学生提供了巨大支持。

2003年,中央财经大学成为“非典”的重灾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兼任党总支书记的金哲松教授带领班子成员,每天24小时值班,对学生进行劝导和教育工作。面对突发事件,他现场指挥,使得经济系学生无一例感染“非典”。经济系党总支因此被评为学校先进党总支。

为了给学生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经济系在办公用房奇缺、各教研室无办公地点的情况下,毅然辟出一间办公室作为学生活动室。学生们备受鼓舞,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04年,在以金哲松教授为首的院领导高度重视和有效指导下,年轻的中财经济学院获得第一届“东风雪铁龙赛纳杯”首都高校辩论赛冠军。此辩论赛有我校和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北交大、对外经贸大、首都经贸大8所首都高校的参赛,最初由北大发起并主办。

经济学院的专业偏重理论,这使得一些学生对就业前途产生了担心。面对这种情况,在金哲松教授的带领下,经济学院先后举办了两届大型的“校友论坛”活动,分别请60年代和80年代的校友回母校,与在校同学进行交流。校友们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经历,给学生们生动讲述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两次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毕业班的同学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对于经济学院的学生,金教授孜孜不倦地给予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坚信自己的优势。他嘱咐学生练好专业基本功,奠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他还教育学生不要抱怨,要学会接受现实,认定目标,根据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弥补自己的不足。他还告诉学生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寻找机会,有心人只要努力耕耘,最终一定会得到回报。金教授还传递着这样一个观点,在他的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是要学会做人,无论做什么之前都得先学会做人,无论是拼搏还是创新,最后都得落实到做人上。

在学生毕业后,金哲松教授经常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沟通、座谈,一方面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从他们那里得到信息反馈,用来改进对在校生的管理和教育。

在长期深入细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与金哲松教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经管86班的学生黄强称呼金哲松教授为“老金”,他回忆到,当年老金还是经管系副主任的时候,稍有些意气风发却又谦逊低调,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后来班上同学毕业后,办了几次周年聚会,都没有看到老金的身影。2008年,一位同窗去世,班上同学相约为其守灵,那晚老金出乎意料地参加了。2017年,他探讨新业务,请教于老金,老金很快带着团队来到他所在的城市展开调研,短短一个月内促成相关的研究中心成立。老金雷厉风行、倾力相助的作风,让校友对母校有了深深的信任和依赖。金哲松教授曾在86级毕业赠言时,送给一位经管系学生四个字——内方外圆。而事实上,在许多人眼中的“老金”一生都在诠释这四个字。

还有更多的学生离开学校后,还时常回到母校,找金老师谈心。金哲松教授一方面鼓励校友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为校争光;一方面也为校友们提供一些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校友们能够共享资源,加快进步。校友们也为学校设立了多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学业、工作突出的在校学生和教师。

教学有方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金哲松教授特别认同“立德树人”的理念。他谈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进入大学后,学生对于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在思想认识上要有一个“飞跃”。就如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金哲松教授认为“要逐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理论层面的准备,技术层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组建一支资深质高的思政教师队伍”。

金哲松教授,作为中财经济学院发展的开拓先锋,以创新和拼搏的精神,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带领经济学院实现了飞跃发展。他常提及的学会做人、永不放弃、勤思考、多钻研等等,都是留给后辈们的人生珍宝。经济学院在今后的发展中也将不忘金哲松教授他们创办学院的初心,精心夯实学院建设,争创一流的经济学院!


编辑: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