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您现在位于: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举办“格致·博雅”学术名家论坛

(第十二期)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党史学习教育

专家辅导报告第二讲

发布时间:2021-04-16 来源: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4月14日下午,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于沙河校区举办了“格致·博雅”学术名家论坛(第十二期)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党史学习教育专家辅导报告第二讲,特邀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何秀荣做了题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思考、难点和实践》的报告。学校党委副书记梁勇、校扶贫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霍晓冉莅临报告现场,全程聆听报告。报告由张晓涛院长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徐淼致谢,院内外师生10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

会议现场

张晓涛向与会师生介绍了何秀荣教授的学术简历并说明了学院在“格致·博雅”学术名家论坛下设“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系列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与意义,阐述了在新时代下了解和研究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张晓涛主持

报告伊始,何秀荣阐释了乡村振兴背后的战略逻辑。首先,中国是人口大国,也必须是农业大国,需要养活自己的人口,否则在面临外部危机时粮食安全就会面临重大挑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必须是农业强国,否则我国农业产业就会被击溃。其次,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现代化是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否则就会形成二元社会而非现代化国家。最后,即使未来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但仍有4-5亿人口生活在乡村地区,因此乡村必须建成为适合这些人口就业和生活的现代乡村。

何秀荣做专家辅导报告

报告中,何秀荣对未来中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数量和人口总数进行估算,并与当前情况进行了比较,由于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将被限制,而I型和II型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将会放宽乃至完全放开,中型规模城市也要吸引人口流入,从而需要引导乡村人口向较大城市以及市县进行转移流动。与此相对应的是,本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数量一直在减少,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村合并,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数量均不断减少,现有村庄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心化问题。为了建设农业强国、解决二元社会等战略性问题,必须改善当前乡村状况,将乡村建设成为适合人口就业和生活的现代乡村,因此必须实现乡村振兴与现代化。

何秀荣深入阐释了乡村振兴的难点。他认为,乡村振兴的难点包括人气问题、产业问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土地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设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等问题。乡村振兴的一个核心是人气,人气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目前乡村缺乏人气,乡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如何聚集乡村人气是乡村振兴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经济途径是聚集人气的根本路径,但是当前农村过度依赖农业产业,而农民从种植业等农业产业获得的收入非常有限,家庭主要收入还是依赖外出务工等非农业收入,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在产业发展上,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和贫困地区脱贫作用重大,但是只依靠农业并不能真正、持续实现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需要通过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兴旺留住人口,但是产业兴旺又面临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等难点。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振兴在宏观层面具有改革机遇、政策机遇、投资机遇和人才机遇等有利条件。同时,当前乡村存在着独特的优势,如发展非农产业具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优势,农产品直接产地加工优势以及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景观、清新空气、新鲜农产品、乡村文化、乡村宁静等自然和人文环境优势。同时,乡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产业机遇,如农业产业、农业服务、产业融合等机遇。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何秀荣认为要抓住人气和产业这两根主线,通过产业兴旺来带动就业和收入,进而吸引就业,聚集人气。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将乡村作为产业点增加就业以留住本地人口和吸引外来人口,也可以作为居民点吸引消费以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基于以上逻辑,目前乡村振兴中有三条产业发展路径:一是农业产业发展,实现农业提质增效,通过规模经营以扩大总量降低成本;二是一二产业融合(农业+加工业)、一三产业融合(农家乐、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分享产业链利益;三是纯粹的非农产业发展,即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产业的延伸增长,如从乡村旅游延伸到异地居住,从盘活闲置资产延伸到形成消费经济(如养老护理产业)等。

提问环节,与会同学踊跃提问。针对同学们提出的中国地形地貌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关系、土地地租以及华北平原地区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等问题,何秀荣逐一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在讨论中,梁勇也从自身的学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向同学们分享了东北的生产建设兵团和大型农场的生产经营特点,并介绍了著名的“北大荒精神”。在场师生在观点的交流互动中受益良多。

现场提问互动

张晓涛院长对何秀荣的报告进行简要总结并谈了感想,认为此次讲座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也是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板块。我校一直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以来,学校集中资源力量对甘肃省宕昌县对口扶贫支援,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新发展格局下,继续身体力行地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徐淼致谢

徐淼代表学院党委向何秀荣致谢。她提到,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对于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意义重大。何秀荣通过详细生动的讲述让师生们对乡村振兴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有了更高历史站位和更大格局视野的认识,为学校进一步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徐淼寄语广大师生,希望大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明确个人目标,坚定专业自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个人理想价值,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会后合影

本次专题辅导报告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在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背景下,继续以二级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的形式,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聚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体学习。通过学习,进一步凝聚师生乡村振兴的力量,开启学院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

编辑:彭聖 陆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