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线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赵丽芬教授、蒋选教授、张铁刚教授、黄乃静老师、徐翔老师、田子方老师、赵扶扬老师、石玉玲老师、宋菁菁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
为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次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民生发展理论进行主题研讨,由国民经济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田子方主持,副系主任、支部组织委员徐翔进行主题汇报。
徐翔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问题。他指出,在西方民生思想的历史脉络中,马克思主义诞生前的西方民生思想是人道主义,后续发展为国家干预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与之相对地,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主体是“现实的人”,落脚点是“民生需求”,且民生需求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及历史性。徐翔结合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分别讲述了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时期(1979—2020年)和高质量发展时期(2021—)四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其中,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的主要民生思想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随后,支部成员对此展开热烈讨论。陈斌开表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中,对经济发展的衡量有三个维度:经济高速增长、快速的工业化转型和反贫困。对应不同的贫困指标来看,中国的反贫困对世界的贡献超过60%,中国取得反贫困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蒋选表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民生作为基础、核心和目标。2020年民生发展上的三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一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二是脱贫问题,三是反垄断。蒋选还提到,民生发展过程中,市场、政府、社会组织三者在各自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且具有互补性。
张铁刚指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民生问题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方法论上具有科学性。民生问题还体现在公司治理中,例如,债权人、管理阶层和雇员的关系,个体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等。
赵扶扬认为,共产党成立的初衷是反剥削、反压迫,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成经济工作。如今,中国在民生发展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实现全面脱贫,全面脱贫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民生问题的基本体现。在2035年实现收入翻一番是新发展格局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点,最终目的是让低收入人民群体更多地进入中等收入阶层中。
赵丽芬对会议进行总结。她指出,本次党史活动让支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生思想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她也肯定了支部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