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0日下午,中财大厦三层报告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景山为我校研究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人生实践与体会”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研究生部主办,旨在按照北京市教工委关于举办“院士谈治学与人生”系列讲座精神,通过邀请院士走进校园,畅谈治学与人生,引导我校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治学观,形成严谨、科学、务实、创新的学术氛围。
讲座由研究生部副主任杨运杰教授主持。杨老师代表学校对姜院士在百忙之中关心我校研究生成长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姜院士对祖国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进行了高度评价。
姜景山院士作精彩演讲
姜景山院士首先从自己艰苦的童年、坎坷的求学之路讲起,认为自己酸甜苦辣的一生是奋斗向上的一生、有意义的一生。姜院士披露,是母亲时常吟唱的儿歌“半月”,引发自己童年对太空的无限向往。姜院士认为,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给予自己智慧和力量;苦难的生长环境培养了自己艰苦努力、不畏艰险、刚毅、永不言败的性格和人格素质。姜院士结合个人价值观从“出人头地”到“为祖国而学”的转变历程,鼓励青年学生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培养为祖国奉献的坚定意志。
随后,姜院士详细讲述了自己立志奉献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时代背景和解放后我国太空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着重介绍了自己参与设计的“神舟四号”、太空遥感工程、“机-星-地”实时传输系统和“微波月亮”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尽管姜院士在讲述自己在五十年代艰苦条件下坚决投身中国太空事业;在文革特殊的年代不计个人恩怨,一心把中国的卫星送上天;在我国航空事业大发展阶段充分发挥倡导者、领导者和推动者作用等经历时语调轻松平淡,但其中折射出的坚定理想目标、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豁达谈定的从容和成就辉煌的自豪深深地感染者现场每一名研究生。
最后,姜院士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理想信念、勤奋努力、坚强意志、高尚人格”人生格言与我校研究生共同分享了如何走好人生道路。姜院士指出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情即是寻找来自党和政府、社会、家庭、老师、朋友、工作团队等各方面的支持--——支持是力量的重要源泉:成长时有了支持就能丰富知识,困难时有了支持就有勇气克服困难,顺利时有了支持不会止步不前、得意忘形。姜院士勉励青年学子: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应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特点,同时强化自身责任感,立志为祖国建设事业服务,“这个时代更需要一个精神,需要有一个坚定地“定力”功夫,做到一生把握自己。”
讲座结束前,姜院士以1957年11月亲耳聆听的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留苏学生代表时的讲话与同学们共勉:“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同学们纷纷表示,姜院士的讲座真挚坦诚、感人至深。老一辈国家科技人员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付出的执着奉献、辛勤努力深深感染着大家、启发着大家、鼓舞着大家。姜院士勤勉治学、踏实做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经历为我校研究生提供了极好的启发和借鉴,也为我校学子治学与人生指明了方向。
附:姜景山(1936.2.8—),朝鲜族,微波遥感及航天应用工程科学专家。1962年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乌里亚诺夫电工学院,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从事微波遥感研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心总工程师、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COSPAR中国委员会委员,任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总体部总设计师,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
姜院士是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倡导者之一,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1991年出任我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技术论证组副组长,载人航天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兼“神舟四号”主载荷—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主任设计师。姜院士还是我国探月工程规划的主要参与者,绕月探测工程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微波探测技术从月球轨道上对月面进行探测的方法并工程实现。姜院士曾参与我国首颗卫星的研制及以后多颗应用卫星探测系统研制工作,在我国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大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中都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主持的工程及研究曾获国家、院、部级特等、一等、二等奖十多项。
姜院士在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上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