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中央财经大学每日志愿者简讯(8.20)
发布时间:2008-08-20 来源:志愿者宣传组

北京国际新闻中心

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组织志愿者观采访前门全聚德

8月19日上午,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组织境内外记者到创建于1864年的中国老字号全聚德前门店参观采访。来自美国之音、南洋商报、越南新闻社、台湾联合报、星岛日报、新华社等19家媒体共26位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早上10点,记者们到达全聚德前门店。一进门,记者们就对这个百年老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用相机不断拍摄店内的布置。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记者们在全聚德大堂内140多年前的老店门前就坐,听取了全聚德集团董事长江俊贤对全聚德基本情况的介绍。他说,全聚德是一家汇集了烧、烤、涮的拥有110多亿资产的大型餐饮企业,所谓全而不缺、聚而不散、德而不变是对“全聚德”名字的诠释,它是一家享有“中华第一吃”、年销售量在500余万只烤鸭的创新企业。之后,江俊贤董事长回答了记者们关于全聚德的销售额、为奥运服务的情况以及奥运菜单等问题。一位来自台湾的记者问到,全聚德从建店至今一共销售了多少只鸭子,江俊贤董事长骄傲地说,全聚德至今一共销售了大约1亿3千多万只鸭子。最后,全聚德集团副总经理施炳丰亲自向各位记者赠送了精美的礼品并邀请记者参观烤鸭烹制过程和片鸭过程。整个过程中,记者们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一边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一边观看烤鸭师傅的烹制。在片鸭时,记者们更是把师傅围成一团,仔细拍摄和记录着片鸭过程。

参观结束后,记者们仍对散发着烤鸭香的全聚德店恋恋不舍,一些记者走进140多年前的老店,好奇地询问着以前全聚德的各种情况,包括当时的银元、算盘、钱柜等。一位来自美国之音的女记者表示,全聚德烤鸭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一定会再次来到这里,并品尝举世闻名的全聚德烤鸭。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运行站点

分享金牌喜悦,收获路人感谢

8月19日,中央财经大学志愿服务团城市志愿者第三分团正式上岗的第七天,志愿者们延续着良好的状态,在笑容之中完成了路线咨询,赛事地点介绍等常规服务。

早晨,志愿者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岗亭开始了新一天的准备工作。在准备好我们及时更新的金牌榜之后,依旧吸引着行人驻足观看,在向路人们分享我国健儿奋力拼搏换来的喜悦同时,我们从路人热情而又激动的评论中也分享着他们自豪的喜悦。路人的路线咨询,志愿者们不仅从站点所提供的方式为路人解忧,更有热心的志愿者发动自己的朋友为路人提供最优的路线,一腔热情换来了路人真诚的感谢。站点的男生更是热心的为前来为自行车打气的路人提供帮助,汗水流淌中志愿者们说:“我们为路人自行车打气,更是为我们的奥运会打气!”

【奥运志愿服务之星】

8月18日奥运志愿之星

新闻中心志愿者:周爽

我有一个梦,它看似平凡,却十分惹眼令人羡慕。我有一个梦,它听起来很伟大,做起来却很普通。2008年8月6号,当我第一次踏进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大门,穿着绿色的制服,带着热情的微笑,我知道,我的梦想实现了。

曾经,我竭尽全力过五关闯六将“杀”进了这支优秀的队伍。可是真的开始了志愿服务的旅程,却突然发现它并不那么神秘光荣,甚至有些枯燥繁琐。每日单一的岗位,枯燥的工作,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和隐隐作痛的双腿。每当停下的时候,我甚至质疑过自己的梦想,厌倦过这样的生活……

第一天上岗,总有一些新鲜的事情可以点亮索然无味的生活,让我印象深刻。其实这一天并不轻松:顶着大大太阳站岗,看很多记者出出入入。而我所做的,却只有检查一下证件那么简单,更让我觉得在这“不轻松”里面似乎又少了一点内容……

“Excuse me, where is the washroom? ”一个高高的外国记者出现在我的面前,打断了我的思路。我试图告诉他卫生间就在餐厅的后面,可是,似乎他连餐厅都找不到。于是,我只好亲自带着他走。一路上,他只是问了问我是哪里人,闲聊了几句天气,而我也尽力用自己并不太高明的英语和我接待的第一位外国记者交流。终于,他对我笑了笑,问了问我的名字。“Thank you ! You are a sweet girl!”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忽然间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与幸福。现在想想觉得好笑,当时竟然紧张的没听清他的名字,更忘了说一句“You are welcome”。

安保志愿者的工作就是这样,平凡而又普通,当我第一次为别人奉献我的微笑并获得别人肯定时;当我第一次看到我可以帮需要的人排忧解难时;当第一次别人向我胸前的证件和我一身绿色的制服投来羡慕的目光时,我是那样的幸福与满足。因为我相信正是无数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披星戴月,才为奥运提供了安全和谐的环境,有序科学的组织管理,完美无瑕的圆满结局。

而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感到无限的光荣。

新闻中心志愿者:李婧

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处的志愿者。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又是奥运志愿者,荣誉感与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感受到一种责任和担子。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参加工作一个月了,参加的工作种类不算多,但都很有意义。

作为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志愿者,我们并不是直属奥组委的赛会志愿者,但我们身上肩负着同等重量的担子,甚至更艰巨。认识到我们所在单位的工作目标后,也就意识到慎言慎行的重要性,毕竟是直接接触非注册新闻媒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随时影响着首都北京的形象。当我们穿上专属国际新闻中心的绿色志愿者服装时,一份荣誉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而那份神圣感也在我第一次经过安检进入新闻中心时涌上心头。“新闻中心,我来了!”真的很自豪,也深感重任。

随后的日子便是在和想象一样的忙碌中度过。我是新闻中心信息服务部新闻发布处的一名成员,负责一厅的新闻发布会。每天重复的接人送人,在会场维持秩序;看似无聊乏味,却每天都过的很充实。难免会有疲倦,真的对于这些“温室”里长大的大学生来说,或许这是人生中的又一次军训;但是没有怨言,依然坚守岗位,“乐不思蜀”的忙碌着。这应该就算另一种奥运精神吧!虽然不是在场馆志愿,但其实我们离奥运不远,我们仍深切的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带给我们的那份奥运精神。就让我们将志愿者的手握在一起,共同书写出另一种奥运精神。

新闻中心志愿者:燕荣

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号,它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个人身处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

非凡的2008,我自豪地得成为了奥运志愿者大家庭中的一员,实现了7年之久的志愿北京,服务奥运的愿望!更实现了我自懂事以来的虔诚心愿,能够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如今我在自己的服务岗位上——北京国际新闻中心财务处,践行曾许下的誓言,我们的志愿!

我们新闻中心财务处的六名志愿者分别来自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中财的三个重点专业,在踏实的专业素养基础上,我们不仅能够优秀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勇于创新,为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光荣的认知和体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

岗位上,我们礼貌热情地接待来自各国的记者,认真用心地为记者提供充值服务;严谨细心地统计每一张报表,谨慎负责地核对结清每一笔备用金和每一天的现金余额;休息时,虚心好学地请教财务老师实践经验,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和服务礼仪,确保以优质的服务换来记者的方便和微笑;业务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技术和硬件问题上,我们用心的钻研探索,提出了对中心餐饮服务系统——北京市万卡行的智能卡收费系统的改进措施。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热情兢兢业业地服务记者,实现着自我的价值并享受着奉献的快乐,一切的辛苦、劳累都会一扫而光,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心去做,让接受我们服务的各国记者都感受到温暖与贴心、细致和周到。

在服务的这些天里,我们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微笑。上岗前培训时,总觉得那份微笑可能成为职业性的,僵硬的表情定式,但真正开始服务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它源于内心,真诚 ,并时刻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志愿者,这简单的三个字里却包含了两颗“心”,服务以来的半个多月,我不断体会着笑容的力量,它消除误会,化解矛盾,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正如《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所写到的: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而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中心志愿者处的周老师、学校的带队高老师以及财务处的老师们都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关切与鼓励,给我们增添了很大的信心与希望,激励着我们以昂扬的面貌继续活跃在志愿活动中,挥洒青春,甘于奉献!同时,我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服务过程中我们亲切的称彼此为“战友”,相互关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都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珍惜。我一直相信着,这段难忘的岁月将存留于我的心底,永不退色,让我回味。

08奥运,我和它站在同一个舞台,心手相连,我的青春与它同在;让我们用优秀的服务、专业的精神,向全世界人民致以展中国之底蕴、北京之美丽,向世界人民展我们的风采!!!

在这气势恢宏的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将成就非注册媒体的“记者之家”,也必将铭刻下我们的笑颜!

新闻中心志愿者:蒋燕

我是06国民经济管理的蒋燕,现服务于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新闻信息服务部个别采访处。名字很长吧?我也觉得蛮正式的,所以也很认真地对待这份特殊的志愿服务工作。

从面试通知我被选上那一刻开始,就做好了真诚服务、志愿奥运的准备,我知道这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尤其是对于我们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志愿者来说,和非注册的媒体打交道,我们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心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微笑服务,捍卫国家的尊严。

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工作人员录入个别采访受理单的情况。这份工作要格外仔细,有耐心,要尽量保证每份单子录入不出错。从7月到现在,已经做了好几周,总的感觉还不错,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做的更好。

奥运会进行到现在,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感动实在太多,中国代表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祝福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超越自我!完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也祝福所有参赛健儿们取得佳绩,相信北京奥运会一定会取得历史性的胜利!

新闻中心志愿者:陈彬

自从7.15上岗以来,不知不觉已经在新闻中心渡过了半个月的时间了。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最大的感触就是充实和快乐。首先,作为一个中国当代学子,恰逢国家百年圆梦的奥运会,心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成为一个志愿者,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这一点,我已经实现了。在新闻中心的每一天,不管是在办公室协助老师做些文案工作,还是在发布会现场帮忙签到,当看到周围和我一样忙忙碌碌东奔西走的志愿者,心中总会涌起莫名的感动。一个人的爱国真的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口号,因为这在最平常而普通的微笑服务中就能得到最好的诠释。而内心的充实和愉悦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新闻中心的工作是庞大而繁杂的,需要我们所有志愿者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团队精神,是我的另外一个重要收获。在所属的新闻发布处中央部委组,我还有四个值得信赖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在工作上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些亲密无间的合作,让我们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在这些日子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次感动的经历。那天在外出吃饭的路上,我们碰到了一个年过花甲的大妈,意外的是,大妈也是志愿者。她很热情地和我们打了招呼,还亲自教我们唱手语歌。听着她略带沙哑却依旧动人的歌声,我沉默了,也感动了。这段时间碰到了许多感人的人和事,他们都久久地震撼了我。

新闻中心志愿者:张雨吟

我是张雨吟,“下雨”的“雨”,“吟诗”的“吟”。每次这么介绍自己,总有人会说像琼瑶小说里的名字,柔软而有诗意,当是在夸我啦。(*^__^*)。

作为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学生,现在我的又一个身份是BIMC的志愿者。

我在BIMC的工作都是围绕新闻发布会进行的,有前期的准备,有其间的签到和秩序,有后期的统计和总结,“新闻发布会”成了我志愿工作的主题和关键词。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新闻发布会”了吧,开始只是好奇新鲜的那种喜欢,但后来确实有感情了,像是个好朋友,有时让你烦,但总会让你欣喜。

我普普通通。填表的时候也用右手写字,打印复印的时候也怕有辐射,联系媒体的时候第一句话也是“您好,这里是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微笑的时候也露八颗牙齿。

但我努力做得更好。学过书法的我可以在填表的时候写一手漂亮的字体,细心的我在复印的时候学会了怎么样提高效率,热情的我可以给签到者带来一丝丝愉悦。

这就是我了,责任在心,付出在行。

我知道,我可以为北京为奥运做点什么;我相信,我可以为北京为奥运做很多很多!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做志愿浪潮里的一滴水,折射出北京奥运的光华!

城市运行志愿者:刘铭菡

志愿服务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过程。这是我做城市运行志愿者这些天来最大的感触,在每天的服务中有精彩,有寂寞,有兴奋,有失落。但是那抹心系奥运的情愫让一切的一切变得意义非凡。每一次提供咨询,每一次帮忙指路,甚至是每一次无关的解释都让我幸福不已。那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那是一种付出的快慰,那更是一种为奥运的成就感。每天的生活在期待中度过,期待奥运的精彩,期待志愿服务的精彩。我将享受这个过程,更会珍惜这个过程……

城市运行志愿者:范贤淑

我微笑,

我志愿,

我快乐!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