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我校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联合国政策对话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27 来源: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6月22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我校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联合国政策对话系列活动:“推动SDG投融资发展,助力双碳背景下公正转型”在北京联合国大楼举行。此次活动邀请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国际组织和学界等国内外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分享和沟通可持续金融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利用政策、市场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创新优化公私部门资金安排,为中国新的发展路径铺平基础,以加速实现中国发展战略的优先事项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并轨前行。

联合国代理驻华协调员Shabhaz Khan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在未来10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5%是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气候危机的唯一有效和现实的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需的资金与实际进展之间的资金差距估计为2.5万亿美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差距可能会增加1.7万亿美元。他希望本次活动能为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带来启发,共同应对这些挑战,并为推进气候投融资机制的建设提供支持。

我校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财经研究院研究员王遥在致辞中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通过可持续投融资来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中财大绿金院根据基于宏观经济学内增长模型计算表明,为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自2021年起累计绿色投资需求保守估计是14.2万亿人民币。而目前财政资金预估只能满足10%-15%的气候资金需求,因此,应通过推动相关政策和工具创新,发挥绿色金融科技的作用,不断激励社会资本投入,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Beate Trankmann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近年来通过支持60多个国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从自愿应用向制度化转变。至关重要的是,各国政府应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政策法规和制定标准,释放公共财政和资本市场的潜力,以确保在向碳中性过渡的过程中不让任何人掉队。她提出的关键建议包括政府支出与气候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保持一致; 调整补贴和税收手段抑制排放;强制披露与气候有关的信息;为高排放企业和投资者制定明确的气候变化关键绩效指标等。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发言中建议将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使普惠金融绿色化,绿色金融普惠化。例如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支持(节水农业、水利设施等)、农村发展的支持(如光伏发电结合就业问题)、支持小微企业并注重碳足迹、发展巨灾保险、普惠贷款等方面去行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介绍了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成效,并建议从继续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力度、引导证券基金机构加强气候风险防范、 把气候信息纳入ESG信息披露、推进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制度。

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杰在发言中介绍了深圳可持续金融中心建设情况,分享了深圳在绿色金融、社会影响力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引领与最佳实践。同时,围绕金融支持双碳目标提出问题及建议。

会上,还组织召开四个专题小组讨论,围绕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理论与实务内容展开深入探讨。王遥研究员及绿金院气候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崔莹分别主持了将气候影响和风险纳入金融实践、资本的力量推动公正转型两个小组讨论,与来自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英国驻华使馆,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开发署,中国银行专家就相关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联合国政策对话系列活动之一,以期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认证和智库等各利益相关方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金融发展。本次活动也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建院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绿金院还将组织系列成果发布、高端论坛、圆桌对话、系列讲座等活动,持续传播绿色发展的理念。

编辑:何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