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中央财经大学前身)副校长、顾问,北平研究院总干事、第一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时事新报》财经主笔崔敬伯教授的80万字随笔,历时7年整理,日前由民建出版社于2023年3月正式出版。
崔敬伯先生一生清廉,深于财经之学,所有收入都购买了国内外珍贵的书籍,私人藏书达37000册,本人精通英、日、法、德四国外语。敬伯先生有三个主要身份,学者、官员、专栏作家,抗战期间为凝结抗战意志,在防空洞、草棚写下了大量著述。
《崔敬伯随笔》为敬伯先生所写的非财经类文集,从2006年起由崔敬伯先生的子女在多地图书馆的报刊杂志上历经多年搜集而成,目前已整理出80万字编辑成册,全书分7个部分,分别取自5个报纸专栏文章:《国闻周报》《大公报》《大公晚报》《新民报》《新民晚报》,本书最后一部分有40篇非财经论文,散见于其他报纸、杂志。
《东游漫录》系1927至1928年间,崔敬伯先生在赴日留学期间以“钦壁”的笔名为天津《国闻周报》撰写的30篇文章。他在文中对日本和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及教育等诸方面进行了介绍与点评。
《天真烂漫谈》系崔敬伯先生赴英留学期间应天津《大公报》之邀所写,于1930年7月至9月,发表于天津《大公报》第12版“儿童副刊”,共72篇。编者根据内容将其合并为九个故事。在内忧外患充满危机的社会里,崔敬伯先生对祖国的下一代成长寄以厚望,该专栏每一篇文章都满含深情甚至是热泪,从国家育人的角度,以和小朋友谈心的方式,将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真善美等一些价值观,用浅显易懂和风趣的语言化成九个故事娓娓道来。崔敬伯先生寄望于能塑造全新的国民,期待国家政治和社会的进步。
《财会剪影》系崔敬伯先生于抗战期间在重庆参加第三次全国财政会议时的会议史料及点评,以及一些会议花絮,共八篇文章,以笔名“警”发表于1941年6月19日至26日的重庆《新民报》。
《征途剪影》系崔敬伯先生于1941年6月至8月,以笔名“警”发表在重庆《新民报》的专栏文章,共28篇,这一专栏文章主要描写重庆大轰炸后的防空洞日常生活。
《公退随笔》系崔敬伯先生于1944年至1946年,发表在重庆《大公晚报》的专栏文章,共计311篇。内容为崔敬伯先生抗战生活,这一部分大都短小,笔调轻松,从生活和趣味开篇,到点评历史人物结束。下篇往往接着上一篇的内容扩展,娓娓道来。文中大量篇幅谈及抗战生活,如何凝结抗战意志,内容涉及小学教育,哲学、客观态度等。本专栏有一大半内容是对三国、两晋时期历史人物、政治、谋略等进行精彩点评。
《读书札记》系崔敬伯先生于1945年3月至8月发表在重庆《新民报晚刊》的专栏文章,共计130篇。系崔敬伯先生阅读《史记》《华阳国志》《遵义府志》《纪胜》《胜揽》《水经》《蜀志》《蜀都赋》《志》《易》《汉书》《读通鉴论》《通志》《宋史》《山谷集》《合川志》、《铜陵县志》、《后汉书》《益都耆宿杂记》《方舆胜览》《晋书》《蜀中名胜记》《寰宇记》等上古典籍所做的点评,内容主要涉及与巴蜀有关的历史人物、名胜、山川地理等,使得我国历史上一些尘封的、珍贵上古经典内容得以重现
《其他文章》为40篇非财经论文,这部分文章时间跨度为自1930年至1956年,其中有17篇以笔名“风雪荡舟客”发表在天津《大公报》的《世界思潮》副刊,这17篇非财经论文是崔敬伯先生从1930年留学英国开始,一直持续到1934年。
《崔敬伯随笔》是一部集文学、史学、哲学、政治谋略、东西方思想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经典之作。作为中日经济战舆论主力,该随笔集不仅展现了敬伯卓越的学术造诣,更展现了他深厚的国学、文学、史学功底和人文情怀。崔敬伯先生以流畅优美的笔调,结合自身的学术经验和人生体悟,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学、史学、哲学、东西方文化、政治、谋略、抗战意志等诸多精彩观点,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他的文字有时轻盈灵动,有时波澜壮阔,有时文白相间,或又随意穿插着中外经典、中外诗歌,不乏诗意。作者学养深厚,横跨众多学科,又被称作教授中的教授,能轻松驾驭东西方各种经典。作者对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上古典籍的点评,可以让读者站在历史的角度,俯瞰东西方思想、这些观点碰撞,或发人深思或醍醐灌顶。敬伯先生的文笔优美,笔锋跳跃,文字充满力量,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