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经济日报》理论版刊登了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陈斌开发表的署名文章——《把扩大内需和创新驱动有机结合起来》。
《经济日报》(2023年08月16日第10版)
全文如下: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内需战略是从市场需求规模方面增强发展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从优化供给结构方面提升发展质量。推进二者有机结合,要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把握新赛道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深刻认识理论逻辑
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扩大内需战略是需求侧管理的战略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从需求上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2万美元,是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从供给上看,我国拥有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愈发凸显,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成为发展速度、质量、效能等的决定因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支撑。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创新能力依然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面临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等一系列挑战。要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从更好发挥大国优势出发,从深刻把握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出发,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需求侧管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同时,还要加深对“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认识,激发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合来看,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供给和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的重要路径。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必须以动态平衡的视角考量二者的关系。目前,我国供需矛盾突出地表现为供给不适应于需求升级,高端需求得不到满足,低端产品供应产能过剩。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能够增加有效需求,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释放消费意愿的过程中实现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结构升级对供给结构的适配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牵引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供需矛盾的另外一个突出表现是高质量供给对于需求的引领作用不足。创新驱动能够推动供给高端化,以高质量供给更好引领需求,促进供需动态平衡。由此,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推动供给和需求动态平衡,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释放二者结合的巨大潜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要始终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升有效需求,强化高质量供给,释放二者有机结合的巨大潜力。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扩大的内需必须是有效的需求,为创新提供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只有当发明被转化为可消费的产品、服务时,创新才真正发生。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实现自主创新带来机遇。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扩大内需战略旨在积极开拓新投资领域、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努力引导消费方向、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能力,以扩大有效需求。这将更好激发自主研发,有利于培育附加值高的国产品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一方面,通过创新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拓展消费新空间,打造消费新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将居民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提高供给体系的技术含量,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引领创造出巨大的新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
总体来看,我们要坚持“内需驱动”和“创新驱动”,让扩大内需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倍增效应,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下一阶段,需围绕深化改革,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重要作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重要作用;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破除产品和要素流动面临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区域间的合作与功能互补,推动资源在全国的自由流动与自由聚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内需与创新的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
撰稿:陈斌开;审稿:郭冬梅
编辑:刘禹;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