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5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中国商业史学会主办,我校经济学院和经济史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与企业关系再反思——第四届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召开。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大学、日本周南公立大学、日本弘前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参与了展出。
10月14日上午,研讨会在学院南路校区学术会堂206报告厅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利民,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分别致辞,前美国企业史学会会长、前欧洲企业史协会会长、哈佛商学院Geoffrey G. Jones(杰弗里·琼斯)教授通过视频祝贺本次会议圆满召开。开幕式由我校经济学院副院长伏霖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利民在大会致辞中首先肯定了中央财经大学作为国内经济学界的重镇,在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特别是在理论经济学领域,由李涛教授、兰日旭教授率领的经济史研究团队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经济史领域研究的重要力量。他强调,迈向新征程,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与全国同仁一道促进中国企业史的研究,使对企业史的研究向学科化的方向发展。
王利民发言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涛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第四届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各位领导与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始终秉承着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国而生与国同行的初心,努力将学校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承办方的经济学院是中央财经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单位和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单位,拥有一支梯队完备、规模化的经济史研究团队。经济史研究中心在中外经济关系、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金融史与企业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国专家学者齐聚中央财经大学,一同在企业史的研究中“找回国家”,并聚焦于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探讨企业如何处理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密切关注这两个方面在历史中的表现和演变,在国家和企业的历史长河中寻找良性发展的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李涛发言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认为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国家与企业关系再反思”具有极大的意义与价值。对中国企业史的研究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其适应了我国时代发展的需求。企业史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对于它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理论构架还需加强、史料收集存在瓶颈、与海外学者沟通不够通顺等。
魏明孔发言
哈佛商学院Geoffrey G. Jones(杰弗里·琼斯)教授提到,美国、欧洲以及日本都先后成立了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史学术组织。如今,中国企业史研究Workshop发展成为吸引200多名参会者的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他对此感到惊喜,这对企业史学界来讲是鼓舞人心的一件事。
开幕式后,围绕“国家与企业关系再反思”主题,同时开展五个平行论坛,共进行了十五场会议报告,分别以企业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新中国企业制度与实践研究、传统中国经济组织研究、近代企业治理结构与资本市场研究、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企业关系研究、历代政商关系研究、中外经济交流视野下的企业史研究、金融企业发展研究、东北地区企业发展与变革研究为题展开系统且深入的研讨交流。共有九十篇高质量论文进行了汇报,其内容涵盖了与企业史研究相关的诸多研究领域,点评人对参会者的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
10月15日中午,“国家与企业关系再反思——第四届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闭幕式在学术会堂202报告厅举行,闭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兰日旭教授主持。在本次研讨会五个平行论坛总结汇报环节中,日本弘前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林彦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林盼、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亚、太原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段志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关永强分别代表各论坛进行总结汇报。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林立强教授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他认为本次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让全国企业史研究的学者寻找到了“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研究员在大会总结中对广大青年企业史研究学者提出了希冀,期望中国企业史学界能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好的运用AI等先进工具,在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更好地完成新时代中国企业史的研究任务。
撰稿:兰日旭、秦奋;审稿:郭冬梅
编辑:刘禹;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