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论坛之声!聚焦数字经济时代财经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08-31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8月29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贵州财经大学协办的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外财经教育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暨人工智能时代财经人才培养国际高端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内外嘉宾聚焦数字经济时代财经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何秀超主持。

论坛会场

陈杰讲话

陈杰在讲话中指出,成立中外财经教育联盟符合高等财经教育共同体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在联盟的平台上举办人工智能时代财经人才培养国际高端论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应教育发展规律。要回答好新时代财经教育和财经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问:一是要立足财经拔尖人才培养。希望联盟成员紧密结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实践,力争实现新技术、新发展模式与人才培养的双向赋能,协同培养一批知识复合、学科融合的新型财经拔尖创新人才。二是要立足财经领域发展未来。希望各高校间加强学科间联系与融合,互通有无、各鉴所长,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财经学科融合发展,携手打造高质量的人工智能财经教育生态。三是要走开放合作、协同共赢的道路。希望以联盟为平台,打造一个创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财经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推动财经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高质量交流与协同,为联盟成员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何秀超主持会议

何秀超在主持中强调,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联盟宽领域、多维度的合作交流全面展开,对于加强中外高校和校企间交流、携手推动全球财经教育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盟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开拓财经人才培养“新空间”,优化财经学术研究“新结构”,赋予财经教育发展“新动能”,构建财经教育领域“新生态”,全面促进成员单位间的共享交流和创新发展,凝聚财经教育领域共同发展的合作力量,为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解决方案。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作题为“提升人工智能时代的财经人才培养水平”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人工智能的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开放性特征,有利于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益,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质量,助推全球高等教育的要素互通、开放互联,增进文明互鉴。然而,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数字鸿沟”等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首先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转向。一是优化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二是健全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财经类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构建系统性的制度体系。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引导者”身份,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能力。四是升级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数据全面、开放共享、资源融合、智能反馈、动态分析等特点,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其次要推进高等财经人才培养体系的适应性变革。一是适应智能时代发展,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更加关注学生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可持续学习能力;二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坚持系统和整体的发展理念,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三是服务行业发展需求,推进科教产教融合,通过跨学科的高水平理论与实践研究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服务于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四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深化评价机制改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作题为“人工智能为财经人才培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同时也正逐渐成为诸多学科和领域的重要基础工具。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财经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多重冲击。当前财经人才培养面临着以下挑战: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的条件不充足、机制不健全,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有待提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缺乏科学规划,师生数智化素养有待提升;数智化财经人才的培育目标不明确。

在应对人工智能冲击时,财经类院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坚持新文科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持续优化专业布局和课程体系;明确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工智能与财经领域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师生的数智素养和能力,推动财经数智化育人模式的改革;加强数字赋能评价作用,发挥数据质量监控新优势;做好国际化办学工作,以国家战略为牵引,建设国际化智慧教育资源,拓展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作题为“人工智能为现代财政治理提供了很多机遇”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诸多领域涌现出革命性的新技术,带来了更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时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从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应用上为现代财政治理提供了很多机遇。从制度安排而言,一是建立现代央地关系;二是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三是构筑现代预算制度;四是推进大国财政建设,参与全球合作治理。在技术手段应用上,现代财政制度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融合,能够解决我们过去无法解决的难题。

为把握这些机遇,要做到三个方面:从技术应用层面,要加快建设新的教育教学生态,如智慧环境建设,数字化赋能等;从体制机制层面,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的融通与变革,包括学科融通,平台项目融通,培养要素、培养方案的融通以及社会资源的融通;从思想认知层面,要更新理念、提升素养,有意识、有组织地创新打造各个事业发展领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李永强作题为“培养有竞争力的能胜任智能时代的财经人才”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高等财经教育处在经济、科技、教育的交汇点上,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改变和重塑着“财经”领域的内涵与外延。

智能时代的高等财经教育要着力实现四个重要转变:一是教育目标从专业知识教育向未来素养培养转变。智能时代的受教育者须具备智能素养、深度学习能力和对未来的良好适应和创造能力。二是教育内容从知识分化向交叉融通转变。知识生产方式上,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成为科学革命最重要的途径。知识生产效率上,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能力极大提高了知识生产效率和更新速度;知识生产结果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必将重塑人类的知识体系。三是教育范式从传统教学向智慧教育转变。具体体现在交互场域从现实空间走向虚实融合,人际交互结构从二元转向三元,同时人际交互方式从口耳相传转向声光电图文并茂。四是教育治理从技术赋能向系统重构转变。人工智能直接影响大学组织成员的治理理念、素养构成、行为方式等,尤其是教师数字化素养。扁平化、模块化和科学化将突破现有的科层管理结构,治理方式上从凭经验管理转向用数据说话。

贵州财经大学校长赵普作题为“财经高校要建立健全财经人才培养新生态”的主旨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时代财经人才培养的机遇在于“智慧赋能”。在新的教育场域中,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多维度的智慧赋能。人工智能时代财经人才培养的挑战源自“智能鸿沟”。“智能鸿沟”是人工智能、算法等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新数字鸿沟,极强地呈现出马太效应,给财经人才培养带来了多重挑战:高校办学的主体性与社会需求对人才多元化技能要求之间的矛盾;专任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与学生对数字多元化技能需求之间的矛盾;课程体系设置的规范性要求与财经人才个性化成长对课程灵活安排之间的矛盾。

因此,财经高校建立健全财经人才培养新生态责无旁贷。我们要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多元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数字素养,构建人机交互教学形态;深化协同育人,扩展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多元合作,打造融通开放育人模式,集成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解、分析、解决数字时代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作题为“金融与科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我们正处于大的数字经济的时代,金融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自2020年开始,中国银行以“绿洲工程”等一批战略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金融与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加突出。人工智能时代金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是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金融机构应强化与高校、政府、园区、企业等多方面的互动合作,建立知识、数据、算法和算力的联合供给体系,开展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二是要探索制定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库。建议打破高校与政府、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制定统一的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规范和评价标准。同时探索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库,形成“高校-企业-市场”贯通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供需高效匹配。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梁文慧作题为“重视前沿科学研究、跨学科教育和国际化建设”的主旨演讲。她表示澳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创新举措主要包括高度重视前沿科学研究、跨学科教育和国际化建设三大方面——面向高精尖缺领域,迎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创新科技深度体验等形式,在地球磁场科学等前沿领域不断突破,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加强跨学科教育,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政策,开设新型交叉学科,开展名师授课,着重加大博士生培养力度。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的不同专业学科背景,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为学生走向智能时代打好基础。加强与国内外高等学府的交流和合作,澳门科技大学努力加快国际合作进程,与英国、葡萄牙、韩国等国家多所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拓展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在国内持续面向合作院校开展交流生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强他们对世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英国伯明翰大学助理教授Ufuk Gunes Bebek作题为“向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型高等教育转型”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在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各类辅助性工作。人工智能技术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工具,而非替代品。在人工智能时代,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与科研。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设计课程,突出课程的某一专项特点。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生成课程内容,尤其是发散式的问答内容等,为某一概念提供讲解建议。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内容,以及定制化的指导建议,并生成每个学生的反馈评估报告。未来我们要在不断完善创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增强其可操作性,为学生打好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通力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副校长Sawitree Boonmee作题为“高等财经教育要让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主旨演讲。她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聊天机器人和图像处理等新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学术诚信的担忧。高等财经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信息质量与准确度不高、信息时效性缺失、学术诚信、信息茧房和知识产权问题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基于“HIRI - OTTAPPA”寻找解决之策。Hiri的意思是对作恶的羞耻感,也意味着良知和自尊。它指的是一种健康的动机,即对做违背自己道德操守或信仰的事情感到羞耻,这源自于人对自己的尊重。Ottappa的意思是对作恶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源于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不想以任何方式给他人添麻烦。通过培养学生的Hiri-Ottappa品质,使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因而避免做出抄袭、伪造信息、考试作弊等行为,从而不断提升数据时代的知识素养。

编辑:刘禹;审核:雷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