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您现在位于:
马海涛校长在《中国高等教育》发表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24-05-11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5月10日,《中国高等教育》刊登了我校校长马海涛发表的署名文章——《发挥高校培育金融人才龙头作用 切实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战略需要》。

文章指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学校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高校要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深刻认识金融强国对金融人才建设的新要求,加快构建中国金融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全面提高金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金融人才后备力量。

文章从“深刻认识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目标”“深刻认识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切实发挥高校培育金融人才的龙头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结合高校实际,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关于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奋勇担当,奋力开拓,久久为功。

全文如下

《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 第8期)

发挥高校培育金融人才龙头作用切实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战略需要

马海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要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金融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要素,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如何落实党中央关于金融人才支撑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谋划,是高校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结合高校实际,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关于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奋勇担当,奋力开拓,久久为功。

深刻认识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根本目标

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变局之下,必须科学把握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强大的金融体系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言,是一项关键支撑,金融强国建设也只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才能实现。必须牢牢抓住国民经济的血脉,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牢牢守住底线,有效防范和化解发展进程中的各类风险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路径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两个结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科学理论指导,与西方金融模式相比,有着本质区别,且已被伟大实践成就有力证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客观规律,更因时因地因势,融入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的实践特征、理论特色和时代特点。必须深入贯彻“八个坚持”,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实践中守正创新、奋力开拓,着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建设金融强国的着力点是重点做好“五篇大文章”,形成“六个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强国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为金融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六个强大的金融要素的内涵界定,为我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指出了实践路径,也为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认识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

准确把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明确将建成人才强国设为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要实现的总体目标之一,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和造就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持续深刻影响着金融创新发展。做好金融强国建设的五篇大文章,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设金融强国的六个“体系”,都离不开一流的金融创新人才。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和显著优势。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拥有一流金融人才,才能拥有金融创新发展的优势和主导权。

准确把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时代内涵。只有保持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的金融人才队伍才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支撑。

纯洁性是政治要求。强大的金融人才必须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金融人才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坚持服务人民的工作导向,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金融人才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忠诚担当使命,把建设金融强国作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方式和关键环节。金融人才必须坚决服从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大的金融人才还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控各类风险。

专业性是业务能力要求。强大的金融人才要能够积极探索、准确认识金融在新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能够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要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要能够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隐患,要能够提高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强大的金融人才应当能够面对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在做好五篇大文章、构建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奋勇担当、创新引领;应当是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在国际金融博弈中、全球金融治理中勇挑大梁的创新型、实干型人才。

战斗力是作风要求。新时代金融人才必须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握“九个以”的实践要求,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习近平总书记曾为金融人才划出明确的“五不”红线:“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积极培育义利统一、行稳致远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切实发挥高校培育金融人才的龙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作为金融人才培育的载体,高校应立足强国建设大局,充分发挥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切实回答“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重要时代命题,加快培养和建设“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服务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

第一,加快构建中国金融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金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高等教育在人才自主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高金融自主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高等教育要自主培养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金融人才,增强金融人才系统明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等根本性问题的水平,培养金融人才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我国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素质,全面提高金融人才的金融工作本领和风险应对能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推进中国金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高校提高金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关键支撑。

首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优势学科。对于学科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支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发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只有金融学科体系更高水平的发展,才能解决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卡脖子”难题、创新难题,才能有的放矢地为国家培育“高精尖缺”急需人才。金融学科体系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要高校推进金融领域新兴学科和高精尖学科的创新发展,需要金融学科与信息科学、统计与数学等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和科研攻关,需要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布局、科学谋划、优化调整学科设置。作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高等财经院校,中央财经大学承担着为党为国培育金融人才的红色使命,自建校以来坚持适应国家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断优化调整金融学科和专业布局。近年来,为适应数字时代对金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中央财经大学在国内最早成立金融科技系、设立金融科技本硕博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金融科技专业在软科排名持续位列全国第一。瞄准国家金融安全战略,中财大聚合金融、信息、统计与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学术带头人,组建金融安全工程教师团队,开创了全国首个金融安全工程学科和国家金融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卡脖子”的安全问题,培养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的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服务国家安全重大战略。

其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任。高校应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沃土上,基于中国现实,扎根中国大地,建立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发展规律、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金融成就中的宝贵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金融理论,形成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特别是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其中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表述加以凝练,推动构建中国金融理论体系,推动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中国金融学教材体系,提升在世界金融学术界的话语权。这为自主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中国特色金融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中央财经大学积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和话语体系,承担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中国金融学》的编写工作,上线英文《金融学》慕课课程,向世界讲好中国金融故事,发出中国学者声音,夯实中国特色金融人才培养的知识载体和传播主渠道。

第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久久为功的创新之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做好五篇金融强国建设大文章、建好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无不需要高水平创新型金融人才。拥有拔尖创新型的一流金融人才,才能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才能让金融创新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人才提出新的需求,高校必须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锻造拔尖创新型金融人才。

首先,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锻造交叉复合型金融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当前数字技术与金融领域深度融合,数字金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金融产品、金融业态、金融模式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巩固和提升我国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把握好金融类专业与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交叉融合的新趋势,培养融汇金融与信息技术交叉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的领军型数字金融人才,引领全球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保持我国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优势。中央财经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财经报国”与“空天报国”的使命指引下同根并茂,合作共建金融学科和计算机学科融合支撑的数字金融复合型领军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各自在计算机学科和应用经济学科的特色优势,探索数字金融复合型领军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构建跨校跨学科合作共建“新文科”+“新工科”人才联合培养的新范式,共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其次,用好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黏合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金融人才实践创新能力。以金融强国建设战略需求为导向,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高校和政府部门、企业等的深度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立多方联动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校理论知识教育为根基,以政府、企业的真实场景为实训场地,以解决政府、企业的真实需求问题为牵引,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提高金融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大与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或者大数据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者开发实验教学项目,通过多方协同,充分发挥在金融理论知识、实验数据、实验场景问题的独特优势,提高实验教学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成效。中央财经大学与奇安信集团联合共建金融数据安全联合实验室,全面聚焦金融数据安全问题研究与实践。

最后,用好数字教育的新引擎,拓展金融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金融教育变革,是促进金融人才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数字教育能够广泛汇聚智慧,有效凝聚共识,强化教育共商共建共享的新思路。高校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应当积极探索发展数字教材,创新教育教学组织形态,提升数字素养,不断汲取海内外优质资源的“源头活水”,探索更广泛的数字教育改革。中央财经大学积极推进数字教育改革,与东中西部51所校高校联合搭建跨校虚拟教研平台,形成“共建—共验—共享”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获批建设教育部首批金融科技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典型。

第三,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世界一流金融人才培养。教育对外开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世界一流金融人才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作为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桥梁,高校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统筹推进高等教育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提高金融人才国际竞争力。通过引进世界一流金融教育资源、创新要素和人才队伍,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丰富我国金融教育供给,合作培养世界一流金融人才。加强教育资源“走出去”,不断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持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拓展金融人才培养在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实践应用基地,提高金融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中央财经大学构建高质量引智工作体系、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和英语交叉高水平涉外金融人才,建设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及实习推荐机制和学生海外学习交流项目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模式和培养环节提高金融人才国际化水平,更好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其次,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动金融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高举合作共赢旗帜,打造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搭建境内外高校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外高校、企业在金融领域的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资源共享,共同创新和引领全球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中央财经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重要指示,秉持面向国际、服务教育、开放创新、价值共创的宗旨,发起成立由145家境内外高校组建的中外财经教育联盟,并构建起以中外财经教育联盟为核心的“引进来、走出去”一体两翼对外合作交流新格局。

编辑:刘禹;审核:雷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