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央财经大学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联合举办2025财经新“声”代展示大会,大会以“以青年新‘声’观消费,以财经视角见未来”为主题,融入课程思政,旨在鼓励青年学子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磨砺服务社会的担当,提供将理论融入实践的平台,同时也让财经节目年轻化、生活化,让财经知识“活”起来,让思政“融”起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党委副书记、经济之声负责人赵嘉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广播财经新闻部主任陈爱海、副主任王纪春及校党委宣传部、商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

“财青新声”破圈!师生把财经课聊成“热点现场”

“零蔗糖里藏着‘锚定效应’?火锅锅底能解读‘效用原理’?”大会最吸睛的“财青新声”师生互动环节,直接打破了“课堂”和“展示”的边界——商学院的“青椒”老师们和作品创作者围坐一起,把中国经济的“消费热点”变成了“专业公开课”,还悄悄把课程思政“融”了进去。
首批展播的四部原创作品全是“身边的财经”:商学院、创新发展学院、会计学院、保险学院联合团队的《青年探:解码零蔗糖消费趋势》,用调研数据扒开零蔗糖产品的“营销外壳”,给消费者递上“辨别工具”;点评教师刘子諝表示,“既帮企业理清逻辑,又帮消费者避坑,这就是财经青年用专业服务社会的样子!”
经济学院团队的《青年探:火锅里的经济学》,从“选清汤还是麻辣”切入,把“无差异曲线”讲得通俗易懂;点评教师牟善栋表示,“抓准‘消费者效用’,就抓准了经济增长的‘密码’——供给能匹配需求,消费才能从‘凑数量’变成‘提质量’,这就是年轻人该懂的经济逻辑!”
商学院团队的《青年探:北京中轴线的经济密码》把千年文脉和“空间经济”“创意资本”串成了鲜活的“中国故事”。点评教师高震男表示,“作品以青年视角精准诠释‘文化自信与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挖掘背后的经济逻辑,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进程紧密结合,让‘中国故事’有了专业的财经注脚。”
文化传媒学院团队的《青年探:谷圈陷阱》聚焦年轻人熟悉的“谷圈”,既点出消费风险、提醒理性消费,还呼吁助力国产IP“破圈”。点评教师顾雷雷表示:“作品既关注青年消费群体的现实需求,更点明了青年的文化责任——在推动谷子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助力国产IP实现核心价值转化,让传统文化借由青年喜爱的方式延续焕新,这是青春力量与文化传承的生动结合。”
金融机构进校园,期货知识干货满满
在金融机构进校园环节,郑州商品交易所、一德期货专家结合真实案例,从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到风险防控的关键要点,全程“干货”满满。同学们踊跃参与现场知识竞答,让原本抽象的期货知识,在互动中变得易懂好记。
经济之声作为全国性专业财经广播平台,致力于打破财经知识的‘高冷’壁垒,聚焦青年群体对财经内容的需求。财经新“声”代项目围绕展播支持与创作指导两大核心,为学生搭建专业能力输出的平台,助力大家把财经故事讲得更透、更实,通过轻量化表达和沉浸式体验,创新财经传播方式,让财经知识和财经节目更生动、更接地气。
此次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搭建了理论与实践、校园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在财经科普与青年培养中的责任与担当。通过青年师生的思想碰撞与互动共解,实现了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创新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在交流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撰稿:耿佳旭;审稿:徐先梅 杨中英
编辑:刘禹、李营;审核: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