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经济学院双周学术论坛解析官-民动态博弈与中国社会二重结构演进
发布时间:2010-11-15 来源:经济学院

11月12日晚,经济学院总第三十四期双周学术论坛在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主要讨论兰日旭老师和张琥老师合作的论文《官-民动态博弈与中国社会二重结构演进》,并由两位老师共同主讲。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苏担任论坛的主持人,经济学院徐华老师和孙洪升老师担任此次论坛的评议嘉宾。经济系主任乔恒、冯春安教授等多位老师,和来自学院的众多硕士、博士生共同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就论坛的主题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论坛上,副院长张苏对兰日旭和张琥的研究方向及本论文的写作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随后由两位主讲人就本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兰日旭首先从朝代更替及制度背后的经济因素这个视角分析了中国社会二重结构的演进关系,随后由张琥依据博弈论的相关方法,通过模型的动态演变来分析官-民动态博弈。两位主讲人通过对模型和制度的解析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阶层自秦汉以来逐渐由前期以经济为依托的社会阶层充分、自由发展的状态向官-民二重结构的简约化转化。而官民博弈之所以会不断出现不合作下的朝代更替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超越了“官逼民反”的逻辑,并受制于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赋税刚性约束。新朝代尽管对引发赋税刚性崩溃的因素进行过某些针对性的修正,但只要经济基础仍然以农业为主这个基本导向没有发生变化,则官不管如何改进与民的策略,也难以突破在短时间内存在某些意外性大规模支出引致的赋税刚性,从而可能使官民的合作博弈中断,这也正是官民博弈下朝代经常更替的深层次原因。

随后,两位评议人就文章的重要地方进行了评议,并就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与大家进行了讨论。徐华认为,本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他认为宋代是官民之间关系的转折点,宋代以前中国社会的关系主要是天子和官员的关系,而从宋代开始社会的主要关系转变成了官民的关系。他还认为,官民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且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恶性循环。孙洪升也对文章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他同时指出在研究时要注意避免掉入历史决定论的陷阱。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