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迎来建校六十周年庆祝大会。校园内红旗招展、花团锦簇,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海内外各界校友从四面八方重返母校。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襄建校六十载之盛会。记者等候在中财大厦大厅的迎宾处,利用短暂的签到时间,对前来参加校庆活动的部分杰出校友进行了采访。
铁面审计长,赤诚爱校情
李金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2级金融系校友,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金华校友作为我校老一届杰出校友代表,在校庆之际重返母校,对母校的发展进行了美好的展望。李金华校友说:“要有中国特色,尤其是中财特色,是我校发展路上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共同创造中财的特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学府。”
他表示,中央财经大学要走向世界,重点是培养一流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而师资是教育的关键,我们必须要有世界顶级的师资力量。学校的发展不但要有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精神,更要有实实在在的硬实力。所谓“教书育人,育人是关键”,这就是说教师们要在其主攻领域有专业精神,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专业理念,培养实实在在的专业人才。
除师资力量之外,人格是考察学生的必备因素。人格品行方面的修炼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若为人品行不端,屈膝于微利之前,“他就在那个领域做不长久,更别说创造价值,作出贡献了。”因此,“我们财大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怀有对母校的感恩之心。” 李金华校友还指出,想要成为中国一流乃至世界一流的财经类院校,还少不了“审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所谓“审”就是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所谓“悟”就是广大师生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教师要传达专业知识及思想,学生更要有相应的反馈。
中央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成为研究型、多科性大学。李金华校友认为,要做到研究型,必然要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学校,学校才会蒸蒸日上;只有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学术研究密切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出成果。”
扬求实之风,助国之发展
金人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2级财政系校友,曾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财政部部长,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有着开阔眼界与丰富经验的杰出校友,金人庆校友总结说,母校60年,尤其是后3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应当归功于老师与学生的素质,雄厚的师资与优质的生源让财大的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年学校规模不大,不像现在那么大规模。”回忆起在校期间对母校的印象,金人庆校友记忆深刻。“很多同学来自农村,老师们很博学;整个学校风气很实事求是。这种风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当时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高楼大厦。改革开放,时势造英雄,学校发展也随时代发展而水涨船高,要不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校现在对经济的研究比我们当时更深、更广。”当年金人庆校友入学时,学校培养学生注重于教书育人。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方方面面各种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亦开始受到重视。
金人庆校友为母校提出了几点希望与建议:“学校教育应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金人庆校友在谈到这一点时,颇有体会。他表示,学校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在中国高校中出类拔萃,应当将这一点继续发扬。在学校内涵方面,即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也是学校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一校、乃至一国强盛兴旺之根本,“希望母校能为祖国输送更多高质量的财经管理人才。”
树立世界眼光,培养一流人才
戴相龙,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3级会计系校友,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天津市市长,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戴相龙校友表示,受邀回母校参加这个校庆庆典,见到这么多老同学,他很激动,也很高兴。母校多年来的变化也令他感到欣喜和欣慰:“院系多了,学校大了,教学管理得以提升,我校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言语之间透出对母校发展的喜悦之情。
我校在发展中成长进步,一个甲子写就了我校在财经人才培养上的辉煌。戴相龙校友以中财过来人的身份指出了校友的责任和学校的发展方向。作为中财老一届校友,他认为国家和学校给了他们很大的资助,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都不要忘记母校、国家对自己的培养。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回报母校,尽职尽力。
“要树立世界眼光,培养一流人才,”戴相龙校友指出,“母校要树立世界眼光办大学,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调整,真正让中财走向世界。”他认为,于大学而言,培养人才是其存在的根本意义;人才是广义的,“并非伟人才是人才,各种各样的人,只要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就是人才。”此外,当前受全球化影响,走向世界的一流人才更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没有人才就没有竞争力;培养的人才能够走向世界,方能更好地展示出学校的理念与实力。
走向世界,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是作为老一届校友对母校寄予的期望与祝福。作为一个中财人,我们善于脚踏实地,敢于仰望星空——怀有走向世界的梦想,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军功献祖国,彰显中财魂
孙志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64级金融系校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党委委员,中将军衔。
庆祝大会开始前一刻钟左右,签到处走来一位个子瘦高、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走到桌前签到,写下龙飞凤舞的“孙志强”三个字,我们上前请求这位老校友接受采访。
在大厅后面咖啡厅的沙发坐下,我们一句笑问“首长怎么没有穿军装过来”顿时拉近了和孙志强校友的距离。老校友很健谈,很快开始跟记者交流起来。“我是64级金融系的,当时中财还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校很小,专业只有财政、金融、会计三个。”老校友一边回忆一边告诉我们,那时“学校还有越南的留学生,就住在校园后面的那栋楼里。”
在问到老校友眼中母校的变化时,老校友笑着说:“以前也回过母校,有校庆,有其它的交流活动,每次回来都发现有不小的变化。现在的财大可不得了了,变化太大了!学校办学空间扩大了,规模也扩大了,对外交往也变得更加频繁,财大现在今非昔比了!”
当提及校友对母校日后发展的展望时,老校友稍作沉思,极其认真地表示:“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四字非常重要。”财大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专门性的财经院校,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希望财大迎合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当今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下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财经领域顶尖的人才,为祖国经济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监管立威信,创新塑人才
李克穆,中央财政金融学院78级财政系校友,现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
李克穆校友一直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在谈到学校的变化时,他沉思了一下说:“财经大学的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没有改革开放,财经院校不会有今天的这种地位。从这一个角度讲,中国的市场经济越发达,财经院校就成长得越快。”
母校为了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财政、金融尖端人才,在为学校60年的发展感到欣慰的同时,李克穆校友也感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所面临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实质上是监管危机,也就是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行业发展变化的速度。如何加强监管,这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大家在实际学习中都会遇到相关的问题,比如,现在要研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加强金融创新监管,还有加强逆周期监管,这些题目并非新课题,但依旧非常紧迫。
说到这些的时候,李克穆校友饱含着深情提出了对中财年轻学子的殷殷期望:当今世界金融形势日新月异,财经专业学生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根基和对于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那就很难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创新精神,“这点非常重要,不能读死书,要把经济理论,综合的经济运行,非常紧密的结合起来。”
母校祖国,携手共进
朱洪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79级金融系校友,中国农业银行纪委书记。
“我是79级金融的,毕业将近三十年了。从进入中财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年零一个月。” 在问到毕业之后是否回过母校时,朱校友扬扬手:“基本上每次校庆,只要有时间,都会回来参加。”而提到母校的发展变化时,校友不无赞许地表示,从平常的一些接触和从社会的相关报道上,都显示出财大日新月异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表现在硬件上,如设备的完善、新校区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力等校风校貌各个方面,以及在社会的认可度、知名度、美誉度,都在不断提高。
其实,朱洪波校友个人成长发展的三十年,是财大经历了文革停课、失地停招等坎坎坷坷之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更是国家经济从蹒跚起步到飞快成长的三十年。财大三十年的发展走向,正好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整个国民经济在过去三十年里的变化趋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祖国在发展,母校在进步。
在采访的最后,朱校友真诚地说:“作为母校的学生,我希望财大能越来越好,希望她未来能够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财经学府,能够在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广阔天地中有更大作为。”
从央行到保监会,从审计署到总后勤部,中财的校友遍布全国各地各个行业。不管他们现居何职、身在何处,希望母校越来越好是每个校友的共同心愿。走向世界是校友给予我们的期待,让我们带着杰出校友的祝福,陪伴母校,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