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秋,一轮接一轮的招聘又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已进入大四的学生面临当下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会很轻松。考研失利的痛苦、找工作的焦虑、告别母校与同学分离的不舍,于我而言,其实就在昨天。在经历多翻周折以后,最终选择了村官这一新兴职业,我非常愿意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
经过第一年的试行,村官的整个选拔、录用、培训和管理的机制都相当成熟。我感觉无论国家大政还是学校政策,对村官都是积极鼓励和照顾的。下面我仅就我了解的说些感受。
工 作 篇
我们俗称的“大学生村官”官方称谓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长助理”。实际上两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大同小异:文字工作,主要包括村规章程、证明、协议、报表、总结、报告的起草、修改和录入;技术支持,村内电脑及其他机器的使用和维护;信息提供,利用各种媒介获得关于法规、致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为村里发展献计献策。对于受过正规本科教育的中财毕业生来说,单纯胜任工作的能力不用怀疑。但是,农村毕竟有特殊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其他方面做些适应和改变。
到农村工作,先要了解农村。我在农村亲戚家生活过,曾自以为了解农村,来了以后才发现自己的浅薄。农村和城镇的区别,不单体现在建筑物、衣着、生活习惯、思维等的差异上,关键是它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推荐有兴趣的同学读一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不过那时的农村与当今的农村不同,京郊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与别处的农村不同,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到村里工作,首先要热情,这也是适应任何一个新工作环境的要求。遇见村民多打招呼,眼勤点,手勤点,有助于尽快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在村里,被完全当作“外人”是件比较尴尬的事,更不利于开展工作。
其次,态度要认真。“农村无小事”,看着不怎么起眼的,却都是关涉每家每户的大事。从小处说这是工作,从大处说是国计后的“民生”,不能不屑一顾。“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只有认真工作,做出成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同时,对人要真诚。说农民朴实,我认为不如概括为现实。现实并不是贬义,是生存的必要。没有人拒绝微笑,更没有人反感关爱。以诚待人,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再次,要学会包容。从整体看,农村属于落后地区,村民包括一些村领导干部的总体文化层次和素质都不大高,对于他们的一些不文明的言语和行为不能太较真,还是要尊敬所接触的每一个人,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否则,总有一天要为自己一时的狭隘买单。
我觉得,做事就是做人,做人也是做事。尤其在农村的背景下,不分彼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生 活 篇
文件要求对村官要统一管理,因此大多数村官都集中住宿,单独住村的很少。我们与上届的一起住在镇政府旁边的一座小楼里,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有极多的共同语言。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俨然就是大学生活的延续,很是热闹。
在没来当村官以前,想象在村里工作是比较清闲的。其实不然,单看我们镇上下班相当严格:早8点至11点半,下午2点至5点半。村里不休周末,村官随镇里作息,基本可以休双休。但也有例外,比如我所在的村村情比较复杂,三个月里我基本没有休过周末。这样一来,自己支配的时间就比较有限了,想看书学习只能在晚上。
离开学校以后,异常怀念超市发、华联、金五星、艺海、中关村、国图……京郊农村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穷乡僻壤,但远不及市区的便利,置衣购物很不方便。好在食堂大都不错,在村里穿着也不需太讲究。回市区集中采购一次会有很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除按点上班之外,我们还经常会参加各类培训:政策、法律知识、急救知识等。前段时间我们观看了铁人三项奥运测试赛。我们近期在准备区组织的健美操比赛……各种活动很多,生活不会很枯燥。
村官的工作和生活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尽管条件存在不足,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有这样的心态,会拥有更多的快乐。
篇 外 小 叙
有句话感动了我很多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噙着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忙碌之余,欢闹之后,经常会有流泪的冲动。却非源自艾青般的高尚,也非因为孤独或工作中的困难,更多是在为个人的未来忧虑。村官是个新生事物,没有人知道以后会怎么样。而且无论做什么工作,大家都会时刻思考一个名曰“前景”的问题。况且如果不选择村官,我早已满足地成为了北京某单位的公务员。可惜生活中没有假如,当下不能改变的,只能去适应。
中秋节前夕郁泉老师来慰问我们,闲谈之间说了一句话让我反复思量,他说:“生活,活一种心情,活的是性情。”说的就是道家那在“顺其自然”中积极进取的潇洒心态。昨天已经过去,今天正在消逝,明天即将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告别昨天,把握今天,奔向明天。认真工作,加强学习,协调好人际关系……要相信,生活的天平不会失衡。
大四一年,自己最大的感触就是现实很现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生活在继续,永不放弃希望,继续努力奋斗下去。